第十届“感动江大”人物评选——候选人事迹

发布者:校报发布时间:2017-04-12浏览次数:1887

编者按:第十届“感动江大”人物评选活动于去年12 月正式启动,截止今年3 7 日,经各基层党组织推荐,组委会办公室资格审核,组委会成员专项会议讨论从中推荐7个候选集体和23名候选人,并同时在校报、校园网、官方微博、官方微信上刊登其事迹材料(排名不分先后),广大师生员工均可参加投票。其中,报纸投票由各基层党委(党总支)将回收的选票封存并加盖公章,于33116:00前交活动组织委员会办公室(党委宣传部809办公室)。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投票截止时间为33124:00整。欢迎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投上您宝贵的一票。

 

备注:从候选人中选出10名,其中集体2个、个人8名,可少选。多选视为废票。

 

博士服务团

添翼湖北经济发展

2012年湖北省启动实施“博士服务团”服务基层计划以来,我校共派出615位博士到秦巴山区等4个连片特困地区开展了服务锻炼。以姚琼等全省“博士服务团”工作先进个人为代表的15位博士躬行贫困地区,在基层一线播洒青春和汗水。他们用实际行动添翼湖北经济发展,助推江汉大学走在全省高校前列。学校连续4次被湖北省委组织部、共青团湖北省委授予“博士服务团”工作先进单位,6位博士获得“博士服务团”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6年挂职的4位博士敢闯敢干、攻坚克难,为地方发展出力献策,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李少伟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以及相关软件引入到审计工作中,并开发出一款智能化审计数据预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满足审计后期需求。严婧博士手把手地指导临床医务人员开展科研,她还和当地医务工作人员共同设计了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参与调研、指导的省卫生计生委科研项目获批立项。陶权博士主动接触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变“我要招商”为“商要招我”。近一年来,参与引进项目26项,项目总投资603600万元,引进资金409600万元,协助县政府和商务局等部门,让浠水成为了全省仅有的三个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之一。曾长立教授帮助贫困户赵晓飞开办“生态养殖家庭农场”,并主动拿出5000元为他家买了“三元猪”猪仔来养殖。他还利用自己在武汉的人脉资源帮助销售,使赵晓飞家纯收入增加2.5万元以上。

在去年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中,严婧博士和陶权博士分别在受灾严重的团风和浠水积极投身抗洪救灾第一线,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好评,他们先进事迹在当地电视台和网站上被多次报道。 (推荐单位:机关党委)

 

 

数学建模协会

十年磨一剑

在酷暑难耐的夏日、在寒冷逼人的冬季,总有一群人在实验室里用键盘敲打着他们对于数学建模的执着。从2013年首次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到今年研究生首次荣获全国一等奖,无数个“第一次”正在不断地被书写、刷新。十年的积淀,数学建模协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协会的精神也在薪火相传中得到延续和发展。

辉煌的道路上总是布满荆棘,成立之初的数学建模协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希望大家对于数学建模的学习永葆纯粹和敬畏”,指导老师的这句话,让大家有了方向。协会是以数学为主要支撑学科的竞赛类社团,为加快其发展,社团内部不断完善培训制度,并于2013年打造了数学建模微课堂。2015年数学建模微课在江汉大学网络教学平台正式开放,吸引了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学习数学建模。协会还以比赛为契机,着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近年来,协会成员完成科研项目十余项,在《湖北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涌现出了一批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获得者。协会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注重服务广大学生。2015年数学小助教团队正式成立,他们利用新生早晚自习的时间到商学院、化环学院进行疑难讲解和作业辅导达三千余人次,积极搭建学生与老师沟通的桥梁,获得了师生们的认可和赞扬。

现在的数学建模协会拥有十余位专业指导老师,近十余个学院的百余名成员;更有数学小助教、数学学习小组、数学建模微课等多个专题小组。数学建模协会像是一位谦逊务实的学者,以学无止境的执着追求,不断完善自我,继续帮助更多的人……   

(推荐单位:数计学院)

 

方塘有约大学生心理互助之家

同心互助 共同成长

 方塘有约———大学生心理互助之家成立7年以来,以“同心互助,共同成长”为宗旨,从名不见经传到蜚声校园,从勤学自助到关爱助人。“方塘信箱”遍布校园,方塘热线24小时有人值守,方塘邮箱为学子答疑解惑,进行团体辅导100余场次,700余名同学通过活动打开心房;他们关注福利院老人心理健康,为老人送去70多场节目;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去聋儿康复中心、走进武汉市救助站,帮助500余名孤残、留守儿童。

  方塘有约走进了协和医院肿瘤科,为癌症肿瘤病人送去温暖与关怀,并以《肿瘤癌症病人心理状况类别与对策》为课题进行专项调研。他们走进汉阳区社会福利院,以“人间重晚情,老年得关爱”为主题,关怀孤寡老人。方塘有约在自身不断成长的同时每年都会不定期地开展对外学习交流活动:每年两度拜访身残志坚的心理咨询师杨雪姐姐,并分别以“亲情”、“信仰”等为主题交流心得,探讨学术问题。此外方塘有约的服务还扩展到武汉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湖北省聋儿康复中心,为流浪儿童和残疾人送去关怀,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扰。大学校园里大一新生的适应问题一直是学校关注和学生苦恼的难题,几年来方塘团队探索了一套针对江大新生的团体拓展培训体系,帮助新生改善人际交往的问题,使其更快适应大学生活。

  方塘有约在校外的一系列志愿者活动得到了广泛认可,先后获得湖北省“助残文明号”、武汉市“助残先进集体”、武汉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校内多项荣誉称号,团队事迹被长江网、武汉教育网、四川新闻网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

(推荐单位:教育学院)

 

 

爱心社

积涓流为海洋聚爱心暖人间

爱心社成立20年来,以“有爱就有希望、用爱点亮明天”为宗旨,“服务他人、快乐自我”为理念,立足校园送温暖,面向社会献爱心,一直实施着敬老、爱幼、助残、支教工程。爱心社先后加入了“荆楚爱心联盟”、“武汉阳光志愿者联盟”、“武汉高校爱论坛”、“启聪爱心学校”等多个大型公益组织,其事迹被《湖北日报》、湖北共青团官网等多家媒体报道。目前,社团人数已达200余人。

去年暑假,在医学院退休教师、现任阳光家园负责人毛老师的联系下,爱心社与江岸区劳动街阳光家园建立了互助合作关系,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社员们每天前往阳光家园给有智力缺陷的孩子上课,还开设了舞蹈课、手语课等课程。社员们的付出得到了劳动街领导充分的肯定,经协商爱心社与阳光家园签订了扶弱助残基地协议书,并举办了挂牌仪式。暑期结束后,爱心社每周仍安排志愿者前往阳光家园进行志愿服务。

  为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20年来,爱心社每周都会组织志愿者前往敬老院看望老人,打开孤寡老人的“心”门。他们将陪伴老人视为自己的“责任”,老人的笑容是他们最大的快乐。同时,爱心社每周还在整个汉阳区开展义务家教活动,帮扶学生多达40余名,学生的进步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回报。2012年,爱心社与武汉市少儿图书馆签约,创立了武汉市“小脚印”故事吧品牌,陪伴孩子成长。社员们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挖掘他们所爱,故事吧深受图书馆领导和家长们喜爱。去年底校失物招领平台与爱心社正式签署协议,并入爱心社。仅一年,该平台已服务全校师生1500余人,累计成功寻回丢失物品数百件。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爱心社始终遵循着“立德、 致用、 兼容、 创新”的校训,热心公益,播撒希望,用爱温暖社会,点亮明天!                  (推荐单位:生科院)

 

 

广告创意与运作实践基地

助力学子成才的实践舞台

“广告创意与运作实践基地”成立以来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敬业、友善贯彻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将改革创新、推动学生的创新创业作为工作重心。目前,该基地共19人,大部分党员为人文学院新闻传播系支部成员。

    “广告创意与运作实践基地”在2005年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启动之时,就已经开始运作,并在这个全国高校文科专业学生的唯一一项权威赛事中不断取得突破。2006年至20124届比赛的总体获奖情况在湖北省参赛高校中名列前茅。在2012年的大赛“南京青奥会”专题设计竞赛中该基地获得“最佳院校组织奖”。 2016年全国所有等次奖项的颁奖台上都有江大学子的身影。其中参赛作品视频类《去脂肪还是交给艾丽吧》参与了大赛最高奖项——全场大奖的PK,在全国政协礼堂发出了江汉学子的声音。基地取得优异的成绩离不开教师付出的努力和心血。每年从55日开始,教师们自愿成立赛事指导小组,利用休息时间为学生进行创意主题评析,每天晚上在基地办公室义务值班。

基地与武汉飞幕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等广告业界合作,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径。在基地师生的努力下,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团队能力不断得到加强。学生的创新作品被企业采纳,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如2009年大广赛全国一等奖作品被雀巢公司采纳,与合作公司共同完成了湖北禄秀农庄产品宣传册及参加湖北恩施“金祈藤茶”市场推广方案的制定。

“广告创意与运作实践基地”努力实践“知难而进、勇于创新”的精神,默默坚守教师这个群体“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耕耘。 (推荐单位:人文学院)

 

 

研究生“开拓者”创新团队

学术创新的追梦者

研究生“开拓者”创新团队是由研究生会组建的集学术科研、学科竞赛、创新实践为一体的研究团队。团队由20142015级研究生组成,现有核心成员11名。自2014年以来,“开拓者”创新团队在发表学术论文、申请发明专利、参加学科竞赛、推进创新创业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已成为研究生群体的典型代表和中坚力量。

    “6点钟起床,640‘他’已出现在实验室;为了平衡科研与上课之间的时间冲突,‘他’全神贯注、争分夺秒在第一节课上课前,完成实验反应的所有准备工作;课间时间也不闲着,而是到实验室清洗烧杯、整理材料,活用这些零碎时间;课后,阅读文献、整理实验思路、寻找更好的实验方法。”这是“开拓者”创新团队队员们日常学习生活的写照。自2014年以来,团队成员在各级各类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3篇,影响因子最高达8.535。其中熊万晟先后参与研究并发表了8SCI论文;肖婷昱在影响因子7.760的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除了发表学术论文,团队成员还探索将学术理论变成科研实践,从物联网智能控制到资源循环再利用,从交通路径优化到光控药物释放的微针制备方法,先后申请专利7项。

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各类研究生创新实践活动,3年来共参与了6大类由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主办的学科竞赛,并获得了显著成绩。如在第十三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作品“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问题研究”荣获全国一等奖;2016年中国机器人大赛中,我校代表队获得武术擂台赛“无差别1VS1项目”的全国一等奖。此外,团队成员陈健一边学习,一边从事农村幼儿艺术培训的创业。目前陈健团队在永安、汉南先后建立合作教学点,现有学员近百人,团队先后荣获2016年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实践挑战赛铜奖,2016年湖北省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                     (推荐单位:机关党委)

 

 

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妙手仁心医患连心

呼吸科是武汉市重点专科、市教育局临床重点专科,全国第三家、湖北省首家由呼吸科医师开展肺血管介入技术的科室, 年救治肺血管疾病患者200余例。

呼吸科在国内率先建立了“病房-门诊-病员家庭”为一体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康复治疗体系,每年诊治慢阻肺患者10000余人次,得到了患者好评。武汉市某小学的退休教师黄老师,在50多岁就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按照“病房-门诊-病员家庭”这一康复体系规范治疗,喘气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呼吸科被称为“卡片科室”,就是给患者及家属“送名片”,目的是为了方便患者就医、咨询,同时为部分患者建立健康卡片,便于随时掌握患者健康状况。科主任李承红教授就有一个外号——“卡片教授”,因为几乎每一个患者手上都珍藏着一张她的名片,有了这张名片,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向李教授咨询和求助,打开李教授的手机通讯录,竟保存着几百个患者的电话和信息,而且还备注了各个患者的病情特点,以便提供准确的咨询服务。她常对医生说:“病人发病的时候,是最危险,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可能我们简单的几句指导性的话,几句建议,就能挽救一条鲜活的生命。”

呼吸科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好评,被长报集团《武汉晚报》评为“百姓信得过的口碑科室”。他们通过视频直播、现场连线,专家广播答疑等形式多样的媒体合作,让老百姓更好地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知识。          

(推荐单位:附属医院)

 

 

校友:胡丹

荒山坡上的江大创业人

胡丹,2004届财会专业毕业生。10年前她卖房创业,在28亩荒山坡上建起了武汉东方荣升米业有限公司的大米加工厂。2015年公司被评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湖北省军供粮油定点加工企业 。 “青春是用来创业的!”“农村是我们创业的大舞台。”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是这样为大学生创业者胡丹等点赞的。

    “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在将来创业就业的路上获得成功”,面对成功,胡丹深有体会地说道。“为了销售我们的大米,我每天带着一包包样品,到舵落口、白沙洲等农副批发市场,挨家挨户地递名片卖大米。虽然当时我还是个20多岁的女生,却厚下脸皮一家家地拜访,即使遇上冷眼,我也不在乎。”胡丹回忆起创业初期的不易。”面对困难,胡丹没有放弃。201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区粮食部门得知胡丹在加工大米,便介绍她加入了省粮食协会的QQ群。通过这个QQ群,胡丹找到了产品的销路。

    “创业不能盲目,要讲诚信”。有一次,一位顾客生气地找到胡丹扯皮:一袋50斤的大米买回去一过秤,少了四两。为什么会这样呢?胡丹在找到答案后,当即做出规定:所有出厂的热米,必须多放5两。2012年前后,在为某军事单位提供军粮时,这“五两米”却给胡丹带来意外,在几个竞争单位中,只有胡丹的大米是足秤的,从而赢得了一个大客户,后来还成为湖北省军供粮油定点加工企业。

如今,武汉东方荣升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浮香牌真空小包装大米已进入市各大商超,远销上海、云贵川等地区。2016年公司销售收入过亿元,世界500强中粮集团、益海嘉里集团、福达坊等纷纷与胡丹商洽业务。

 

 

校友:蔡学恩

铁肩担道义

蔡学恩,原江汉大学政法系法律专业83级学生,执业28年来,曾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律师”、“全国优秀仲裁员”、“全国维护职工权益突出贡献律师”、“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被省司法厅荣记“个人一等功”,市司法局作出《关于开展向蔡学恩同志学习的决定》。

蔡学恩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人,干什么都希望能够干出点样来。与他相识共事多年的得伟君尚所首席执行合伙人龚顺荣说:“他当了全国人大代表之后,关注的专业领域更广了,花在钻研专业法律上的时间感觉比原来还多。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考察调研、执法检查等履职活动中,针对民生、司法和环境等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他认为,律师职业体现的是“小我”,人大代表体现的是“大我”。

作为一个“一辈子就应该是当律师”的人,蔡学恩在参政议政中竭尽所能实现“大我”的同时,重视与关注和法治建设紧密相连的律师业发展。2014年“两会”期间,蔡学恩律师在代表团发言时提出,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关于“重视保障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和律师执业权利……”的表述,将犯罪嫌疑人与律师并列非常不妥。会议结束55分钟后,曹建明检察长当即转告蔡学恩表示立即对报告中相关内容进行修改。各大新闻媒体对这段佳话都进行了报道。近几年,《法制日报》、《检察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蔡学恩关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意见和建议。今年122日《人民法院报》刊载了蔡学恩律师与周强院长交流对话时提出“法律职业人共同体的建设”相关建议。

无论是做湖北省政协委员、政协常委,还是当全国人大代表,蔡学恩始终围绕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法治建设进程、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创造性地开展履职工作。

 

 

医学院龚业莉:精心育桃李 收获满园春

  龚业莉,女,中共党员,博士,医学院优秀教师。曾获“湖北省教学能手”、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理科组第1名)、校“十佳班主任”等荣誉。

  她热爱教学工作,对每堂课精益求精,在省级、校级教学竞赛中屡次获奖,深受学生欢迎和爱戴。她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利用PBL教学、翻转课堂等新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学习的主人。她被遴选参与国际医学教育与研究促进基金会中国区域中心高等医学院校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将学习的新教育理念运用到日常教学中。

  她热爱班主任工作,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勉励学子每一次经历都可以增长才干。无论是运动会、学生社团活动、迎新晚会,还是演讲比赛、临床知识技能大赛,处处活跃着龚老师学生的身影。在她指导下,临床四班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

  作为学院科研骨干,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武汉市科技晨光项目1项,承担多项校级、院级学生科研项目指导工作。她将学生吸纳进科研团队,经常利用节假日、晚上带着学生做实验,以鼓励式、欣赏式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我可以做到;解决问题是有趣的,克服困难是很酷的。

学生曾写下这样深情的话语:“开学第一天,我认识了您,是那么亲切、温暖。您会在一年中让我们长成更粗壮的小树,将来无论我会成为挺拔的乔木,还是低矮的灌木,龚老师,我都将以生命的翠绿向您致敬,愿我们青春的欢乐永远伴随着您”。

 

物信学院 段金杰:勇攀科学高峰的青年学子

  段金杰,男,中共预备党员,2013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获得者,曾任校电子爱好者协会会长。

  他从大一开始就进入实验室边学习边搞科研,三年里,共参加省级比赛6项,获省三等奖4项,全国优胜奖1项;参与学生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级重点1项,省级重点1项,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1项,校级重点项目2项;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2篇;提交专利申请11项,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专利6项。他自主设计的“半导体激光器矫正装置”、“一种温度监控系统”、“一种脉冲信号发生装置”等专利已经在中国科学院的973计划等国家大型项目中得到了应用,为社会创造了价值。

  为了有更多时间学习,他吃住都在实验室,每天学习到凌晨两三点,三年如一日,连续三年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2014年国庆节,他提出了一项挑战性的任务,设计一款高精度的频率合成器。他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创新性地将CPT原子钟与电路相结合,用五天时间设计制作出了频率高达150M的高精度频率合成器,信号精度完全与原子钟同步,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5年他获得了在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实习机会,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完成了多项课题组分配的任务。

他还积极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在“国际潮团组织联谊年会”、“2014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等大型活动中热心于公益事业。作为一名贫困生,他将所得奖学金的部分捐给了学院的星火奖励基金,帮助大一年级贫困学生度过困境。

 

体育学院孙飞翔:爱拼逐梦的羽坛新星

  孙飞翔,男,体育学院2015级运动训练专业学生,世界青年羽毛球锦标赛团体冠军、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团体冠军获得者。

  幼年的他就在羽毛球上天赋过人,8岁就获得了武汉市运动会单打、双打、团体三项冠军,12岁又拿到了湖北省运动会单打、双打、团体三项冠军,14岁入选国家青年队,获得亚少赛双打冠军。

  从小瘦弱的孙飞翔,在身体素质上并不占优,他所获的斐然成绩,与其后天的辛勤付出、刻苦训练是密不可分的。为了弥补劣势,他每天穿着7.5公斤的沙衣练习跳绳,负重120公斤的杠铃做深蹲练习,一年磨坏10双训练鞋。

  他17岁进入国家队,获得亚青赛、世青赛两次团体冠军。18岁还拿了亚青赛单打、团体两个冠军。孙飞翔说,在八年的训练中,每年回家一次有时候都是奢望。每次想放弃时,他都会告诉自己:“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无法接受放弃。”这种信念支撑着他一直努力,超越自我。

2016年羽毛球世青赛上,他在男单决赛中顶住压力,战胜自我,以20战胜印尼选手,为中国队立下战功,同时也助力中国青年羽毛球队第11次夺冠。

  每一次比赛给他带来的历练,都让他倍感珍惜。比赛无论成败与否,他总以最饱满的态度去积极应对,珍惜每一次学习、成长的机会。对于每一个冠军,他都将其视为让自己更加努力的动力,携带着这份动力朝自己梦想的方向继续前行。

这样有梦、爱拼的孙飞翔足以让我们记住他,足以让我们为其追逐梦想的不断努力而感动。一个不计付出和回报的羽坛新星,必将成为江大人的自豪和骄傲。

 

美术学院钟华:创业救父 逆境成才

  钟华,男,美术学院2014级学生,武汉大白美术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大二时,父亲突发脑溢血,高昂的手术费近30万,每月医药费数万元,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钟华用稚嫩的肩膀毅然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他利用业余时间四处兼职,赚取学费、生活费,以余力补贴家用。为了更好地为父亲治病,20169月,他创业注册成立了“大白少儿美术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创业道路充满艰辛,为了不让家人担心,每次电话他总以善意的谎言安慰母亲:“我一切都好,看好父亲的病重要,我长大了,能自己养活自己。”他边创业边兼职,最多打了三份兼职零工,他与速度赛跑,渴望自己的奋斗能赶上父亲病情的恶化。

  父亲还是走了,留下了数十万的债务。钟华隐去悲恸,坚强地告诉母亲:“有我在,欠债我来还。”随着经营日渐好转,他每月只给自己留下1000元生活费,将剩下的钱全部寄给母亲。兼职担任光谷七彩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分校负责人,开拓进取,如今创办管理着四个分校区,每个月净收入近两万余元。

  他将对父亲的追思化成大爱回报社会。加入爱心社,多次走进敬老院、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时常挤出一些收入给老人们买礼物。

  同时,钟华在自己的画室,有计划地为贫困孩子免去学费完成美术梦想,与江汉大学美术学院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在奥林花园开展义务教学惠民活动。他还与四川传媒学院支教协会一起长期遣派师资,资助四川大凉山的几所小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创业救父报养恩,逆境拼搏炼青春。他的青春在逆境中闪光,在绝境中坚强,在磨砺中成长!

 

离退处 雷洪声:老骥伏枥傲霜风

  雷洪声,男,中共党员,原武汉教育学院副院长,现为江汉大学老年大学校长。

  他是一名有五十多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一直不忘初心,牢记党的宗旨,退休十八年来,坚持老有所为,不畏艰辛,孜孜不倦为老年群体服务。199810月退休,他受市教委委托,临危受命到常青花园创办“武汉教院附中”,从开始招生、聘请教师到购买教学设备及课桌椅,实现了当年开办当年上课目标,解决了当地就近入学问题。他退休20年,工作20年,奉献20年,寒来暑往,不曾歇息,耄耋之年,永不言止。

  他接任江大老年大学校长13年,凭着坚强毅力坚持办学不松懈。先后与黄浦干休所、劳动街惠中社区、赵家条“湖大”成教点、西马街金门社区“共建”办学试点,与惠中社区、金门社区签定协议“共建办学”。十多年来,学习过的老年人约七千余人次,老年大学艺术团在各级各类比赛演出中,多次获奖并广受好评。江大老年大学被武汉地区老年大学协会评为先进学校。省老年大学协会高校办学委员会在《发挥高校优势,促进老年教育发展课题研究》结题总结会上,也肯定了江大“社区共建”办学的做法。

  雷洪声年满79岁,五年前车祸受重伤,右脚留有后遗症,走路不便。但作为校长他每天都要到各教学点看望、听课,商量工作协调矛盾,每年刷乘车卡上千次,但他从来没有报销过一次车费,也没有单独外出开会用过公车。

他以平易近人的亲和力和以身作则的行为团结老同志做好老年工作。十多年来,老年大学坚持社会化的办学理念,走过了艰辛的办学历程,使校内外的老年人享受了继续教育的权利,为老年社会的文化教育事业尽心出力,也让江汉大学的老年教育和老年文体活动在省市高校饱受赞誉。

 

后勤服务保障中心 张润军:平凡而伟大的“校园工匠”

  张润军,男,中共党员,后勤服务保障中心公寓管理部维修班长。

  一个人两个工具包,十五年近四千间寝室,他用一双巧手一颗匠心,日夜穿梭在每一间学生宿舍,检修水电,日常巡查,服务学生。这位可敬的“校园工匠”从没有豪言壮语,奔忙在全校27栋学生公寓,挥洒着青春汗水,用自己的双手为同学们排忧解难,用爱心和细心守护爱的港湾,赢得了大家交口称赞。

  他的工具包里放着各式工具——螺丝钳、电工胶布、电线和配件,两个包加起来有几十斤重,有时还要扛上梯子。有人问是否辛苦,他淡定地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这点小事情,不算什么。

  大家说他是一个耽搁不了事的人,只要有情况,他绝对以最快速度完成维修。有一次,北区三栋新生学生公寓突然停电,为了不影响迎新工作,他带领维修班连夜采取紧急措施,在施工故障未排除的情况下,对整整三栋楼约500间寝室逐间进行临时线路转接,保证正常供电。

  还有一次,他女儿腿部受伤,为了保证新生顺利入住学生公寓,张润军坚守在学校工作,没有第一时间赶到女儿身旁,差点延误了病情。谈到自己十六岁的女儿,寡言的张润军愧疚地说:“没有多少时间照顾,但她还是比较理解我工作的。”面对家庭和学校,张润军选择了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奉献给工作,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令人为之动容。他每天穿梭在校园,身上背着工具包,把对家人的挂念,连同工作,一肩担起。

张师傅说:“我对学校很有感情。离开部队后就进入高校工作,我喜欢在学校里工作,在学校里,能多和孩子们打交道,这让我时刻充满活力。”朴实无华的话语充满了大爱情怀。

 

校办产业管理公司 詹祥林:爱岗敬业 甘于奉献

  詹祥林,男,中共党员,校办产业管理公司质检员。先后从事保洁员、空调工、消防员、人防员、电工、公司质检员等工作,他干一行,爱一行,甘于奉献,发挥了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中央空调操作需要持续观察仪表数据和冷却塔散热情况,逐个检查阀门开闭与风机运行是否正常、水循环进出压差情况,这些全部由他一人承担。有时为保障学校活动,他三四天回不了家,在闷热地下室机房里坚守工作。

  为节约维修经费,他协助领导通过线上线下查询比价来节约成本,2009年体育馆中央空调一个电器元件损坏,厂家报价2400元,他协助体育馆领导多方查询和比较,以350元购入相同型号电器元件,安装调试成功后正常运行至今,从未出现过任何异常情况。

20123月在维修体育馆会议室下水道时,他不慎从夹层吊顶上摔下,导致左脚踝跖骨骨折,缺血性坏死,必须立刻采取种骨手术。他考虑到当时体育馆教学任务繁重、大型活动众多,带病坚守工作岗位,推迟手术治疗。养伤期间,他生活不能全部自理,妻子怀孕待产,夫妻相互扶持走过了一段艰难时光,却从未向组织上提出任何要求。2012年底,他双手拄着拐杖到体育馆,在其他老师配合和帮助下,坚持完成了中央空调的冬季保养维护等工作。

詹祥林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平凡中创造着美丽人生,展现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大爱情怀。

 

外国语学院 袁晨辉:用信息技术服务师生的创业达人

  袁晨辉,男,中共党员,外国语学院2013级日语专业学生,曾担任外国语学院学生会主席、创业俱乐部部长,荣获校长奖学金,被评为“江汉大学创业先进个人”,现担任武汉互动微联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310月,在看到身边同学寻找兼职困难甚至被无良中介骗取钱财后,袁晨辉开始组建热活大学生兼职服务团队,不收取学生任何中介费用,并严格对聘用企业采取筛查和审核,自上线运营一年来零投诉,近5000余人受益,获师生好评。20145月,他所带领的热活大学生兼职服务平台项目获得江汉大学“嘉境杯”创业大赛三等奖,并受邀参加“东科创星”CEO短期培训班,获得多家风险投资机构青睐。

201410月,袁晨辉联合其他人注册“江大微助手”公众号并上线运营。通过分析用户需求,江大微助手拥有20余种查询功能,获得16000余名江大师生的关注,年访问量180万左右,上线以来总访问量突破350万次,日均处理消息5000余条。从一开始每年近2万余元的垫资运营,发展到年盈利8万元,他所带领的团队,为江大智慧校园建设添砖加瓦。

20169月,袁晨辉注册武汉互动微联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走向校外。公司成立以来,已经成功和腾讯、乐视、百度、阿里、万达、京东等集团达成合作,年收入预计在20万左右。

创业同时,他不忘作为一名党员的社会责任,带领团队去武汉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武汉市小动物保护协会进行公益活动。成立了志愿服务队,拿出公司收入10%用于公益事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社会、回馈社会。

 

外国语学院 叶锋:在抗争中绽放生命之花

  叶锋,男,中共党员,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身患尿毒症,与病魔抗争13年,坚守教学岗位,从未在教学中请假、迟到,多次超额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

2004年,正在批改期末试卷的叶锋双眼突然视力模糊,去医院检查后被确诊患尿毒症。医生说,最好的治疗方法是立即休息,做肾移植手术。但要找到合适的肾源很难,且手术治疗需要花费数十万元。

  十三年来,叶锋一边做血液透析治疗,一边坚持教学工作。他这一双轨生活,平行运行了十三年,从没因病缺课、迟到、早退,也从没因病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每周需要透析三次,每次透析要在床上躺四五个小时不能动。每次做完透析感觉身体像被抽空了一样,那种痛苦常人无法体会。虽然身体难受,但每次做完透析后,他仍然坚持精心备课,第二天仍然精神抖擞地出现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讲课,课后忍着病痛一丝不苟地给学生批改作业。

  十三年来,他承担并完成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三千多个课时的工作量,还有出卷、改卷、监考等教学任务。对待教学工作,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倾注了大量心血。教学中,他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深受学生喜爱。科研工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了多项横向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2016年他做到了科研和教学工作量考核分数双超,赢到了师生一致好评。

叶老师说,只要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再苦再累也值得,就算倒下也只能在讲台上。

 

数计学院 张浩:用激情照亮青春

  张浩,男,中共预备党员,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学生党支部副书记。他勤奋好学,积极进取,成绩优异,乐于助人,曾多次参加校内外志愿活动。

“把每一件简单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是张浩的座右铭。担任班长期间,他带领班委组建学习小组,在班级施行精准帮扶,该班校级以上奖励获得者达65%,学科竞赛获奖者达20%,被评为江汉大学“优秀班集体”。为了磨砺坚毅品格,他经过五轮筛选,入选了国旗仪仗队。每周两次操练,每次3小时,张浩说:“坚持不下去就呐喊,坚持下去就努力突破自身局极限。誓死不掉队,誓死不向自己投降!”他经受着军人一般的考验,一年日常训练时间累计达350余小时,只为坚定的信仰。

  经过层层选拔,20167月他被选中成为湖北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暑假他到乡镇挂职锻炼,理论联合实践,奔赴乡村服务,多次参加志愿者活动,得到乡镇领导一致好评。

20167月,张浩随“湖北省青年防汛救灾服务队”奔赴武穴万丈湖农场巡堤救灾。他和其他学员们四天里,装填砂石2400余袋,累计50吨。天气炎热,太阳直射脸庞,汗水浸透衣襟,脸上被灼伤,也丝毫没有动摇张浩继续坚守在抗洪一线的决心。他们的抗洪事迹被中国青年网、搜狐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张浩同学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生命科学学院 曾长立:用知识助力脱贫致富

  曾长立,男,中共党员,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优秀博士后,硕士生导师,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武汉市学科带头人,获省、市多项科技进步奖。

  他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以良好职业道德、高尚人格魅力、精湛专业水平、出色工作能力、无私奉献精神展示了新时期高校教师的亮丽风采。参加湖北省第五批“博士服务团”,20163月到荆门地区钟祥市大柴湖经济开发区和湖北农青园艺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服务锻炼,为开发区培训了大量技术骨干,利用所学知识为该公司每年节省近1000余万元成本。积极参与当地新农村建设工作,对主要种质资源圃进行收集、整理、保存和评价鉴定,发掘一批优异种质资源,育成一批园艺物新品种,建立农作物信息数据库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定规模的新品种繁育、栽培示范基地,带动周围农户进行规模化生产,并进行新优品种的应用示范。积极申报荆门市自主创新“双五工程”人选项目并顺利获批,为公司自主创新及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积极联系帮扶对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走进贫困户赵晓飞家中,在了解情况、分析致贫原因后,结合赵晓飞家庭情况,帮助其开办“生态养殖家庭农场”。由于仔猪价格昂贵,平均每斤50元左右,前期仔猪的投入成本非常高。曾长立在身背几十万住房贷款情况下,毫不犹豫自掏腰包,投入5000元为赵晓飞家买了430多斤重的“三元猪”猪仔进行生态养殖,2016年底喂养的每头猪仔长到200多斤,曾长立又帮助赵晓飞联系买家帮助销售,使赵晓飞家纯收入增加近2万元。丰收换来了赵晓飞全家人的欢声笑语,从他们的笑容中,曾长立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喜悦和成就感,“贫困其实并不可怕,只要帮扶得当,就能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有能力战胜贫困”,曾长立如是说。

 

设计学院吴永新:挖掘武汉历史文化的志愿者

  吴永新,女,中共党员,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教师。在认真完成本职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她将专业知识运用于青年志愿工作,将志愿者工作与高校教师工作岗位相结合,引导青年大学生关注武汉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的保留与传承。

  她持续3年多带领学生实地调研武汉历史街区,穿梭在老街巷中,寻找历史记忆,并且开始系统查阅有关武汉老建筑的历史资料:老照片、老地图、原始建筑图纸、建筑背后的人物掌故。

  她结合武汉市的城市发展战略,从老汉口现有的优秀历史建筑资源和文化历史街区的空间调研出发,挖掘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资源的文化旅游价值,向更多人介绍武汉优秀历史资源和具有丰富城市肌理美丽的汉口历史街区,并通过建筑空间的信息研究,完成想要的数据整理和建筑空间形象记录及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将武汉优质的历史建筑资源展示出来,通过把握这些文化优势,打造武汉的文化特色,提升武汉的文化知名度。

  作为“老汉口新江岸”历史文化保护志愿者服务小组负责人,她将优秀历史建筑形象的整理和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的开发相结合,通过相关形象的整理及创意设计,展示美丽的老汉口文化形象,为武汉城市宣传创作更亮丽的城市名片,其中指导学生完成的一系列武汉优秀历史建筑文化创意产品获得湖北省大学生文化创意大赛的“最佳文化旅游创意产品设计奖”。

在参与武汉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志愿者服务的五年中,她曾荣获2014年度“武汉精神青年代言人”奖、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等奖项。

 

 

商学院赵农:深受学子欢迎的创业导师

  赵农,,中共党员,商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任教以来,赵农长期致力于市场营销、市场调查、客户关系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理论研究之余,他还高度重视实证研究,通过参与各类社会活动的策划与执行,积累了大量的营销策划、项目实施与管理的实战经验,为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打下了基础。

  早在2006年,凭借敏锐的专业素养,赵农就看到了当时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创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前景。当时,全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尚未成气候,“创业教育”这个概念在很多高校还十分模糊。在这样的背景下,赵农决心结合自身教学和实际工作经验,在理论基础上寻求一些新的突破。2008年上半年,他被聘为武汉市创就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他领衔的创就业研究中心平均每年都有几百人次的学生寻求创业实践方面的帮助。他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实战案例,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2009年,由他主持编撰的《创业原来如此简单》一书付梓刊印。以此为起点,2010年他开设了校内公选课《创业启蒙》,获得广泛好评,最后升格为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赵农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创业科研。先后指导学生完成校级重点学生科研项目,指导学生论文获第四届市属高校学生“小论文”评选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的“雪花啤酒”、“联想电脑”等企业组织的全国性营销策划大赛获得湖北省赛区前四名的好成绩。

近年来国家倡导创新创业,赵老师在武汉市创新创业圈声名鹊起。带领、全程指导学生参加的赛事屡获佳绩。他连续四届被武汉市全民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聘为“武汉市创业天使导师团创业导师”。

 

 

人文学院袁刘冬晓:舞动文字的精灵

  袁刘冬晓,女,人文学院学生。她曾获楚才作文竞赛一等奖与特等奖,其作品均入选《文萃》。

2015年进入江汉大学后开始构思新故事,热爱电影的她受到《时间规划局》启迪,以奇幻情节表现小人物努力想在艰难的生活中张扬人性卑微的善良。初次将灵感付诸纸张时,有人劝她回归现实、接接地气、少建空中楼阁,加之面对创作瓶颈一度欲中途辍笔。第31届国际楚才作文竞赛中她选择以《羡慕嫉妒恨》作为标题完成这个创作构想,因为“对悬殊社会现实的揭露与精妙构思”荣获特等奖,全文收录于《楚才文萃》。

  入学初,她加入院学生会记者团。作为部委,积极参与院级及校级各大型活动并进行新闻摄影与新闻稿撰写,共撰写新闻稿件48篇,刊载于《江汉大学报》3次,校园网15次。任职副团长后,协助团长创建人文团委学生会微信公众平台,短时间内即获大量关注。20169月完成主页君拟人化模式转变以及人文学院新媒体三大平台同步推送的跨越式进程,QQ说说阅读量较2015年提升65%,转发量上升51%

  她利用大量课余时间制作PPT指导新一届记者团部委进行新闻稿写作,并将责任意识与媒体人意识传达给学子,使一批优秀新生初步担当起记者团的宣传工作,于12月带领集体获得学生会优秀部门称号。

2016年她参与我校“校长奖学金”事迹纪略《未名山上的虹》初稿文字修改工作,使更多的人了解江大并从榜样经历中获得前行动力。2016年末她受邀负责“榜样的力量”大型晚会文字统筹工作,利用课余休息时间撰写主持词,绚丽舞台效果搭配优美串词使晚会精彩纷呈、震撼人心。

 

 

机建学院邓傲:将磨难化作财富

  邓傲,男,机建学院学生。他通过自己的坚持与努力,连续两年专业成绩排名年级前十,获得了2014-2015年度校一等奖学金、2015-2016年度校二等奖学金、2015年大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校三等奖等诸多荣誉。

  邓傲出生时先天运动功能的缺陷,小到吃饭、说话,大到上体育课,他都比别人更加吃力。军训对于普通学生来说都十分艰苦,本来以他的实际情况可以免训,但他不想错过与同学相处相互了解的机会,他选择了坚持。

  机械制图要求极高的准确度。一毫米都会影响制图的效果。由于先天的缺陷,他在画图时经常会手抖,会把线画歪或者画得长度不对,但是这没有成为他敷衍的理由。画得不好就擦了重画,有时候因为擦得太多导致图纸变黑,但他不想就这样把图纸交给老师,于是就买一张新的图纸重画。所以往往老师布置三张图纸的作业,他要画六张。有好几次因为在制图室画图画到晚上十一点多,寝室都锁门了。在这个常人难以想象的过程中他也流过泪,有一次要画几个半径相差一毫米的同心圆,因为手抖导致几个圆老是画在一起,画了十几遍都是这样,这次他哭了,但哭完之后他继续选择了坚持,因为这条路是自己选的。于是擦干眼泪,用圆规一点一点描每一个圆,最终完成了任务。

大二时邓傲报名参加了学院的高数助教,因为他的当众表达能力一直不好,所以这对他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每次他都会搜集好同学们不懂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看课本,查参考书,选出有代表性的例题。把题目认真写在备课本上,由于粉笔字写得很慢,他就把备好的课做成课件。有时因为自己的课业也很多,所以只能在晚上下自习后才能做课件,有时甚至要做到凌晨。正是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使他觉得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能使别人的生活变得更好,这才是一个人的价值所在。

 

 

机建学院张宾:深入基层服务社会

  张宾,男,中共党员,机建学院学生。张宾是同年级中第一批参与武汉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学生,并获评“优秀学员”;同时他也是机建学院近年来在大一就转为正式党员的优秀学生。自入学以来,张宾共取得校级荣誉十余项、省市级荣誉五项、国家级结业证书两项。

  在湖北省第二批“青马工程”培训期间,张宾带领小组连续两年在乡镇进行实践锻炼。虽然那段时间每天吃的是酸豆角,住的是土坯房,但这丝毫没有动摇他坚持下去的决心。两年来,张宾和他的小组共调研了6个乡镇的30多家企业;走访了贫困家庭100多户;慰问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家庭50多户;联系并帮助了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资助了多名贫困大学生;帮助当地政府为100多名村干部培训学习了无纸化办公技能;动员身边的同学共同帮扶了一户艾滋病孤儿家庭,为他们送去温暖,辅助相关部门解决了他们上学的问题。其个人撰写的6篇农村问题调研报告更是为当地政府提供了多项实质性建议。2016年入梅以来,湖北各地遭受了特大洪水的袭击重创。值此危难之际,他光荣的加入了湖北省青年抗洪抢险服务队,和武警战士们一道奔赴鄂州梁子湖灾区筑坝守堤。晚上的时候,更是顾不上休息就参与到了巡堤值班的工作中,这样的经历让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在抗洪一线保卫人民群众安全的使命感。

张宾同学身上体现了一名当代大学生党员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国学习的思想态度,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

 

 

化环学院曹元成:归国英才知识报国

曹元成,男,中共党员,博士,湖北省“楚天学子”、武汉市“黄鹤英才计划”入选者。

  曹元成博士在英国留学期间先后参与英国及欧盟多个重大科技项目如“欧盟第4框架协议”项目、“超级能源”项目;在纽卡斯尔大学主持新型薄膜电解质材料研究和开发多年,在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分子设计及应用方面积累了很好的理论和实践经验。201410月曹博士在事业取得成就时,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带着知识报国的热情,举家回国,投身到我校的发展建设中。

  曹元成博士来到我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后积极发挥学术骨干和科研带头作用,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到实验室建设和科学研究中,近年来共发表江汉大学为第一单位论文30余篇,其中一篇论文影响因子17.78,为目前江汉大学影响因子最高的论文;近2年获批科研项目3项,包括国家重大科技攻关、武汉市科技攻关等,到账经费超过200万;2015年和2016年科研工作量超过额定工作量10倍,2016年总科研分达到1960分;曹元成博士积极工作在教书育人的一线,目前指导研究生5名,主讲研究生课程《光电功能材料》;到江汉大学后指导硕士生已经发表SCI论文15篇,专利10项;1人获得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本科生科研训练24/次,不少本科生都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学术论文,极大提高了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和科研兴趣,有效提升了化环学院的科研氛围。近两年共指导毕业设计学生超过15人,其中1人获得湖北省优秀本科论文,3人获得化学化工竞赛三等奖。

曹元成博士积极参与申报和起草“江汉大学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学科群”项目并最终获得立项,使得江汉大学在湖北省的学科发展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化环学院汪少夫:科研让青春闪光

  汪少夫,男,中共预备党员,化环学院学生。2013年,汪少夫进入了我校化环学院,也是这一年,父亲突患重症肌无力,丧失了劳动能力,巨大的医疗费用耗尽了家庭的所有积蓄,仅靠母亲一人做简单的手工活维持每月昂贵的医疗费和生活必需费用。家庭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汪少夫明白,他必须依靠自己,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撑起整个家。大学四年来,他连续三年专业成绩第二,获得两次二等奖学金,一次一等奖学金,两次国家励志奖学金,去年更荣获了校长奖学金。

  从大一开始,他就投身于科研实践,无数个日日夜夜,无数张设计草图,无数次自相矛盾的推倒重来,连续5次长达一年的合成失败,他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挫折让他愈发渴望成功。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与课题组其他成员通过无模板一步水热法,终于合成了不同形貌三维二氧化钛分层次花状结构材料,在微米级结构的界面上生长出纳米结构,在提高储能密度的同时也保证了较大的比表面积,缩短了扩散途径,显著提高了电池容量和充放电速率。材料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随后,他以第一作者在国际知名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发表论文,影响因子高达7.145,再创我校本科生科研论文影响因子的最新高度。项目作品同期通过了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并于1012日公开公示。

2015年,他和队友共同组建了江汉大学湖泊水质调查团队,走访了6个省市,对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等7个湖泊的水质、生态环境进行了实地勘查。微博话题阅读量达到2万余次,团队项目荣获第二届湖北青年志愿者公益大赛铜奖,随后他又对项目进行进一步挖掘,将公益项目融入创业实践,创新性的提出了实现循环经济、保护湖泊的新观点、新方法,在2016年“创青春”湖北省大学生公益创业赛中获得铜奖。

在科研经历中,他收获的是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在公益活动中,他收获的是对社会的关注,以及关爱他人的力量。

 

 

机关党委王克宁:校园安全守护者

  王克宁,男,中共党员,校保卫处干部。2004年荣获武汉市同法轮功邪教组织斗争先进个人。2012年荣获武汉市教育系统安全工作先进个人。

  王克宁常常深入到院系开展调研,及时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在学校发生突发性安全事件时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收集信息掌握动态留存证据,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情况,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事件的调查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他十分注重信息员队伍建设工作。他很注重完善工作机制,认真做好国家安全工作台账,一是制订完善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度。二是严格执行信息上报制度。三是严格执行国家安全小组例会制度。用严格的制度来规范我校国家安全工作,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在广大青年学生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王克宁特别关注大学生网络言论,掌握网络信息。针对当今网络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密切配合党委宣传部做好防范工作。一是及时发现网上影响稳定的各种不良、有害信息,并在第一时间查明信息源头、发布传播者、传播时间和范围,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处置工作,净化网络环境;二是对发帖中带有传播性、煽动性等敏感字眼的学生及时配合学院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营造了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王克宁积极配合协助国家安全机关掌握我校对外交流、外事活动、外教、外国留学生情况及因公出国(境)留学进修人员情况;协助国家安全机关调查非法宗教组织、非法社团组织等活动情况;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开展线索查证、基础调研和专案侦查等工作,并为国家安全机关开展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我校连续10年被武汉市国家安全领导小组、武汉市国家安全局评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附属医院徐福禄:援非医生大爱无疆

  徐福禄,男,中共党员,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2015年作为第十批援助非洲莱索托医疗队的内科医生,他在莱索托医疗援助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大量的诊疗工作,为包括莱国首相在内重要领导人及家属治病4人次;门诊看病次8000人次;做心电图1200人次;大型巡诊义诊18次,看病人约3000人次;疑难病人会诊100人次以上;抢救病人60多病例,诊治华人约800余人次;在医院抢救和疑难病人诊治中发挥核心了作用,他以求真务实的心态和行动为中非友谊之花作出自己的贡献。

  往常的莱索托,10月份以后就进入了雨季,他所在的医疗队却碰上了50年一遇的旱灾,高温、断水、停电……这让本就缺医少药的莱索托的医疗环境变得更加恶劣,患者来得更多也更急。

有一天,刚到门诊就接到了队友的电话,“一剖腹产的病人无法手术,病人生命垂危!”他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立即指挥医生全力抢救。气管插管,畅通呼吸道;没有降压药物,就调整床位的角度,采用头上脚下体位倾斜70度,加压双侧肢体,减少血液回流,降低心脏负担;协助手术医生,尽快在这种倾斜的角度下实施剖腹产,救出婴儿。因为他知道只有产出婴儿后,腹腔的压力降低,心脏负担进一步减轻,产妇才有一丝存活的希望。抢救在他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产妇是双胞胎,随着两个婴儿的拿出,腹压下降,产妇的心衰症状也逐渐好转。经过全力抢救,一个婴儿恢复生命,产妇病情也逐步稳定。一起援莱的两名妇产科医生告诉他,这是第一次在这种体位下给病人做手术。   

一天晚上,一名年轻患者呼吸困难,原因不明,需要得到紧急救助!二话不说,很快便与医疗队翻译罗新赶到了医院,查看后,他判断患者为急性心包填塞症,如果处理不好,心脏就会被压迫无法跳动。但是没有心包穿刺的医疗工具,患者根本无法进行心包减压治疗。他立即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并作出“患者应转院做穿刺抽心包积液治疗,否则将会因无药可救而亡”的判断。他对当地医生进行专业培训,他将急性心包填塞的诱因、诊断、治疗系统地讲授,并手把手教给他们心包穿刺的技术要领、注意事项和应准备的医疗器械。

他所在的医疗队,不仅为莱索托人民带去了医疗援助,更架起了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

 

 

音乐学院林涛:创业路上不畏艰辛

  林涛,男,音乐学院学生。武汉林家创意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企业创始人。2016年荣获“创青春”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实践挑战赛铜奖和武汉市属高校创业大赛三等奖,“林家楚文化”项目也入选了湖北省创业扶持项目30强,获得10万元的政府扶持基金。《中国青年》杂志、《湖北电视台》、《武汉晚报》、《楚天金报》等新闻媒体也以他为青年创业榜样争相报道。

  还是新生的林涛看到同学们的房间都被各种杂物堆满,一片狼藉,便萌生了美化寝室环境、“将不占空间的桌子”搬上床的想法。为打开市场,林涛利用学习空隙,奔波于南北区校园,摆地摊,一间一间寝室上门讲解服务,并不断利用网络渠道在各大高校宣传自己的产品,打开市场,得到同学们的认可。他的QQ好友有一千余人,QQ群有一百七十多个,最终既物美价廉,又能美化寝室环境的床上书桌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滞销的床上书桌也被抢购一空,“林家创意家具”一炮打响,挖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初尝创业滋味的林涛并没有得意忘形,利用每天课余时间,奔波于同学寝室收集床上书桌改进意见30余条,花费3个周末时间和团队成员钻研设计,终于打造出了一款适合高校寝室的床上神器。为了使床上书桌能批量生产,他又深入武汉、湖南、河北、江苏等省市40余家家具生产企业洽谈。终于汉阳区一家家具厂被林涛的执着和项目前景所打动,第一批500张寝室床上书桌成功签约投产。当大多数新生仍在熟悉大学生活时,大学二年级的林涛已奔波于各大高校寻求销售途径,当同龄人享受大学的第一个暑假时,林涛夜以继日地通过QQ、论坛等各种渠道发布招聘代理的信息,在全国各地三十多个高校招聘到代理商,“林家创意”也终于走出武汉,迈向全国各大高校学生寝室,服务更多学生。

  如今,林涛已注册“武汉林家创意家具”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50万,入驻三角湖创业服务中心,并与创业合伙人合资在蔡甸租下一块场地,开办工厂,业务也已延伸至办公家具行业,他们通过人性化的设计、生产和销售,带给了更多消费者们不一样的寝室环境和学习办公环境。截止2016年,公司营业额已经突破300万,并且将于2017年推动公司股份化改造,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大学生创业伙伴加入,以“服务师生”为宗旨,进一步提升公司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