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校区合作共建新模式 助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发布者:校报发布时间:2020-10-06浏览次数:1694

期次:第451期   作者:文/本报记者易俊 图/服务与社会发展规划处


景新华校长带队在江夏区考察武汉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武汉)有限公司,了解公司产品研发和生产情况

服务考察团参观腾讯(武汉)大厦,了解其产业研发布局

在联德化工厂房,学校相关专家与现场工作人员热烈交流

服务考察团走访调研黄陂区文旅产业

“我们这个樱花的花期问题困扰许多年了,有了江大的专家们的建议,也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非常感谢江汉大学

‘开门办学’,也为我们送来了一场‘及时雨’啊。”9月18日,在与学校专家教授服务考察团座谈时,东湖风景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黎东辉对学校专家教授服务考察团深入地方,送服务谋发展的举措称赞不已。近年来,随着学校“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推进,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学校肩负高等教育

“四个服务”时代使命,强化“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坚持需求导向,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探索校区共建,助力大武汉复兴,开创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有一种情怀叫“武汉”

有一所大学名“江汉”

在武汉市中心城区的喧嚣中,静静地坐落着一条街道,叫做“江大路”,说起这条街的由来,随便寻一个路人,都会满怀自豪地说:“这就是江汉大学原来的位置,所以叫‘江大路’咯。”言语中,不乏几分欣慰与自豪。江汉大学的发展不仅与武汉这座城市的复兴荣辱与共,更凝聚了几代武汉人的奋斗与成长。

从老江大路到三角湖畔,从历史重镇到新兴的开发区,一如武汉这座高速发展的城市,但不变的是江汉大学的根,是一种名为“武汉”的情怀。在所有武汉高校中,江汉大学拥有数项之最:武汉人最多的高校,武汉话最亲切的高校,在汉校友最多的高校。这其中,最为夺目的莫过于参与武汉建设最多的高校,2019年的武汉七军会令全世界瞩目,江汉大学举全校之力共襄盛举,4321名志愿者通过央视的转播镜头,让全世界看到了江大人、武汉人的热忱与友善。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球。当城市面临疫情威胁,当人民的生命受到威胁,江大人高喊着“我的城,我来守”第一时间站了出来。学校附属医院紧急动员,组织医护人员连续奋战,收治病患;当120热线不堪重负之时,江大是全国唯一成立临时120接线中心的高校,江大人舍却小家,开辟出了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当基层社区告急时,江大组织500多名教职员工下沉社区一线,参与疫情筛查和物资保障工作,给市民们带去关怀与希望。当得知下沉工作人员来自江汉大学时,一位居民不由感慨,“江汉大学才当真配得上‘武汉’两个字”。江汉大学与武汉市民深厚的情感羁绊,由此可见一斑,江汉大学的发展固然离不开武汉市人民的支持,而学校也无时不心系武汉这座城市的建设发展。

2020年5月,武汉解封,预示着武汉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人们欢呼雀跃之际,面对学生复学返校工作的风险压力,江汉大学更筹谋着能为这座即将复苏的城市做些什么,一支史无前例的“天团”正呼之欲出。


打开门来办教育

走出校园谈合作

从军运会到抗疫防洪,无数江大人挥洒汗水,在武汉这座城市复兴的伟大征程上留下了难以胜数的印记。但随着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江大人所想的是如何更多反哺地方,回馈英雄的武汉人民,而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无疑也更坚定了学校的底气和决心。

2020年5月7日,学校先后与武昌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疫后区域经济复苏工作达成多项共识,也为学校“服务武汉,建设武汉”开辟了全新的天地。

随后,学校组织了堪称“史上最豪华”的专家教授服务考察团,成员以近年来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为主力,囊括学校近年来科研教学的最新成果,带着这份满满的诚意,开始了学校区校合作,共谋地方发展的新征程,第一步就是深入地方调研,合作共建谋发展。

从8月11日到9月18日,服务考察团马不停蹄地赶赴武汉市各行政辖区和功能区,一方面调研考察各区经济产业现状,为今后合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走访,就产学研一体化,校区共建发展上建立长效联动机制,逐步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成果与地方发展相结合,推动双边合作共赢,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谢先启院士领衔的爆破研究院拟在江夏区设立实践公司,学校在医药、智能制造、地铁风景设计等项目上与洪山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与武昌区合作开展“空中招聘”搭建招才引智平台,更与东西湖区网安学院就人才培养共建达成共识。面对疫后产业、技术、行业创新升级的重要机遇,学校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水监测、生物品种检测、医药、农产品加工等各优势学科的专家们纷纷拿出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与各区生态工业园区开展合作,为园区建设、产业升级提供支撑。在黄陂区、东湖风景区等文旅产业大户,学校专家分别从各自专业领域为地方文旅产业提档升级建言献策。

江汉大学的这一系列积极举措,为武汉市疫后经济振兴注入了一股新活力,受到各区领导及相关负责人的欢迎和称赞。正如景新华校长在调研中所表示的,江汉大学在努力建设湖北省“双一流”高校,开门办大学,以服务武汉为天职,是“武汉的大学”,学校要答好“四道题”:一是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答题”,二是依据武汉经济社会建设“选题”,三是在服务企业、基层中“解题”,四是在育新机、开新局中“破题”。而这其中,“人”无疑是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得江汉育英才兴楚天共豪杰作为在汉校友最多的武汉市高校,江汉大学为武汉城市的发展培养贡献了大量优质专业人才,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本质使命,但另一方面,作为一所高等院校,又不能仅仅是育人,更要在教学和科研各个方面为武汉各区的发展服务、做贡献、培养人才。

8月24日,景新华校长带队调研考察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期间专门询问了我校挂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招商局副局长陈磊教授的工作情况。

陈磊教授系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经济学博士,曾先后在康涅狄格大学经济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任教,作为学校近年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代表之一,不仅为学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作出了贡献,更为学校高层次人才服务地方的树立了典范。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近年来步入跨越发展期,以先进制造业示范区、智慧生态城等项目为依托,实施产城融合战略,推动转型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人才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缺口,更是困扰多时。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副书记刘誓保在座谈中戏称,“求贤若渴,爱才如命”。

据开发区(汉南区)相关负责同志介绍,随着开发区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一方面不断完善各方面条件支持,筑巢引凤,引进更多优质人才,另一方面,也深感平台的重要性,对高层次人才而言,待遇往往只是其决策的部分依据,真正困扰他们的,是作为政府机关,往往缺乏高层次人才施展本领的平台,以陈磊教授为例,无疑为双方“破题”提供了新思路。

作为商学院院长,陈磊教授在日常工作之外,更主持了学院大数据研究中心、创业学院多项课题工作,学校能够为他提供平台,让他在专业技术科研领域发挥才干,通过校区合作共建和人才共享,开发区也同样能够从中受益,陈磊教授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开发区大数据网络安全、智慧城市等工程项目提供一定理论参考,更能作为双方合作的桥梁,促进开发区创业孵化园区、工业研究院与江大商学院、创业学院等专业院系的合作联动。这样一种以高层次人才共享为支点,带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发展的新模式,对于双方下一阶段的深入合作具有示范意义。

这样的情况在此次考察调研中,并不鲜见,多个区委区政府,希望与学校开展合作,与高层次人才、智力资源等方面落实对接,这无疑也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十四五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高速发展的城市需要高水平大学,高速发展的武汉则同样需要江汉大学的“提档升级”,江汉大学不能只做大武汉复兴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更要做好参与者和建设者,如果有一天我们甚至能够成为这座城市发展的设计者,那么“双一流”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