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五届感动江大人物 | 胡勇胜:冷门赛道的领跑人

发布时间:2024-10-21

来源:新闻网发布者:高西浏览次数:34


独到眼光,问鼎冷门研海钠;

不凡影响,储能瓶颈变河宽。

凭着对技术前沿的敏锐,他转向了冷门赛道。他一头扎进实验室研发钠离子电池,承受着千万次的失败,当曙光初现,他又奔走在钠离子电池市场化、产业化的路上。他和团队的努力使我国钠离子电池在基础研究、技术水平和产业化推进速度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执着十年冷门赛道迎破晓

从江汉大学毕业后,胡勇胜先后前往武汉理工大学和中科院物理所攻读硕士和博士,最初瞄准的也是锂电池这一炙手可热的研究领域,期待着在这一领域做出一番成就。然而,先后在德国、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再次回到中科院物理所后,无论是从最新的学术论文中还是在与同行的交流中,他都敏锐地察觉到了钠离子电池的市场前景。经过深思熟虑,2011年,他决定转换到钠离子电池这一冷门赛道。

选择这样一条冷门的赛道,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他下定决心,要像前辈所鼓励的那样,“在钠离子电池研究赛道贴上自己的标签,以实际行动守护国家能源安全”。

 要做让用户用得起的电池,这是他为自己定下的研究目标。要让“用户用得起”,就要降低钠离子电池核心材料的成本,这成为他和团队首先要思考的课题。

“每天早上抱着希望走进实验室,晚上带着失望回家”,找材料的日子让他和团队备受煎熬。在承受了上万次失败后,终于功夫终不负有心人。“所有的材料,都是奔着节省”,这种另辟蹊径的做法,让团队连连收获惊喜,先后在Science、Nature Energy、Nature Mater.、Joule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共合作发表论文300余篇,引用47000余次,H-因子111,他也连续9年入选科睿唯安 “高被引科学家”。同时,合作申请100余项中国发明专利、已授权60项专利(包括多项美国、日本、欧盟专利)。

他目前担任ACS Energy Letters杂志资深编辑,合著出版《钠离子电池科学与技术》及《Sodium-Ion Batteries》,并荣获第七届国际储能创新大赛 “2023储能年度人物”、2022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国际电化学学会Tajima Prize等。

他与团队开发的钠离子电池技术,2023年入选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并荣获工信部第一届能源电子产业创新大赛总决赛金奖,2022年入选“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第一届全国先进储能技术创新挑战赛中荣获“技术创新奖”,在第三届国际储能创新大赛中荣获“2019储能技术创新典范TOP10”和“评委会大奖”,在第六届国际储能创新大赛中荣获“2022储能技术创新典范TOP10”;并获得第九届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科技成果转化特等奖、2020年科创中国·科技创新创业大赛TOP10、2020年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总决赛亚军。牵头制定了国内首个钠离子电池团体标准《钠离子蓄电池通用规范》,并作为大会主席,举办全国钠电池会议2次和国际钠电池会议1次。

在他和团队的推动下,我国钠离子电池在基础研究、技术水平和产业化推进速度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已具备了先发优势。钠离子电池或将成为我国引领新一轮能源革命的机会。


筚路蓝缕终现产业曙光

技术如何产业化,这是胡勇胜面临的一大难题。从实验室的克级研究到公斤级研究,再到量产,整个过程并不是对原材料进行简单的成倍叠加。看似简单的结构,每一环节都会在“成倍放大”时出问题。更难的是,团队一开始条件艰苦,连简单的材料制备工具都不完善,从磨料、烧料到粉碎、过筛,正负极材料制备的每一步都是由团队成员手工操作小设备完成,电池试验线更是无从搭起。


2017年,在他的推动下,国内第一家专门研发钠离子电池的公司——“中科海钠”应运而生。经过6年多的实验室准备,钠离子电池迈出了走向市场的第一步。更让人振奋的是,中科海钠在产业落地推进上进度神速:2018年完成了全球首辆钠离子电池微型电动车示范;2019年完成全球首座100千瓦时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示范;2021和2023年分别建成全球首套1和10兆瓦时储能电站;2022年分别于山西太原和安徽阜阳建成钠离子电池千吨级正负极材料和吉瓦时电池生产线,开启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元年;在2023年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钠电池研讨会”上,由中科海钠与思皓新能源联合打造的国内首台“钠离子电池试验车”公开亮相,并进入了工信部的新车产品公告……他带领团队掀起了二次电池领域新的浪潮。

眼下,他带领团队还在续写着更多的奇迹。他期待着,在他和团队的推动下,让越来越多的人用上钠离子电池,让钠离子电池在“低碳中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微信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G67CkgVM3y0jlbPSaEzYg



分享

单月单篇点击量排名

投稿量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