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击死神,介入与心同上;
尊崇生命,精勤结伴双赢。
圣手良医,阻击死神,尊崇生命,精勤共赢。他“医路”前行,开创特色介入治疗,他守护平安,为每个生命全力以赴。在他的引领下,团队并肩作战,跻身呼吸领域“国家队”,创造多个第一,荣誉背后是对他大医精诚、无私奉献的最高赞誉,也是他初心如磐、医路无悔的生动写照。
深耕专业,勇挑重担
“人生没有往复,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全力以赴”是他的从医信念,医学世家出身的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发久,19年深耕血管介入,只为守护生命的每一次呼吸。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挑战,李发久挺身而出,冲在抗疫一线,夜以继日蹲守医院,即便已高烧3天,他仍坚守奋战。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在他的努力下,第六医院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达95%。
从救治咯血病人开始,到带领团队跻身“国家队”成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呼吸疾病血管介入单位;从一年6台手术,到年诊治肺血管疾病患者1500余例;从初入行的年轻医生,到首席肺血管介入术者,44岁的李发久,扛起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旗,带领4个病区、100多人的医护团队,乘风破浪,披荆斩棘。
开拓创新,尊崇生命
2005年,大学毕业的李发久怀着医学梦想,来到第六医院。2012年,他被选派到上海进修学习肺血管介入技术。在那里,他见证了微创手术的奇妙,下决心一定要把技术学好,造福患者。
学成归来后,李发久迅速在科室开展肺血管介入手术,十余年间,完成一人到数十人肺血管介入团队的蜕变,从最初只能完成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到现在可以覆盖呼吸系统四套血管所有介入手术,并开创性地提出双介入、4D介入等先进肺血管特色介入理念和模式。团队完成全球最小患儿的改良BPA术,全球最大年龄的肺动脉内活检术等复杂疑难介入手术,成为全国第三家、湖北省首家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科医师开展肺血管介入手术的科室。在全国呼吸专业领域崭露头角,创造出多个“第一”,所创立的湖北省呼吸病血管介入联盟,已有140家单位加入,咯血中心辐射到全国20余省、60多个县市,让更多同行受益。
作为首席肺血管介入术者,李发久沉下心来,心无旁骛,把每一台手术都当做第一台,“吸气,憋气……感觉哪里不舒服?……”。
2022年端午节晚上,导管室内灯火通明,李发久一边做着手术,一边用对话缓解咯血患者的紧张情绪。陈先生不间断咯血一周,先后辗转5家医院都未能止血,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六医院,经检查发现其肺动脉上长着一个直径5毫米的动脉瘤,已经破裂,情况异常凶险。当晚凌晨1点,李发久带领团队紧急手术,顺利地将血管瘤夹闭,陈先生的出血终于止住。
李发久严于术前、精于术中、勤于术后,做手术以耐心细致著称,“无论做过多少台手术,都要把每一台手术当作第一台认真对待,力求完美”。这是他对生命的敬畏,也是对医学事业的尊重。
大医精诚,妙手仁心
李发久常说,每一个患者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与期望。2022年12月19日晚,74岁的李婆婆(化姓)发热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几近昏迷。入院时,老人血氧饱和度降到70%,随时有生命危险。经CT检查,婆婆肺部感染面积超过85%,几乎白化。“尽快上呼吸机,对症支持治疗!”李发久果断决定,对老人进行给氧治疗。由于呼吸机参数要与患者生命体征匹配,任何一个不当处理,对老人来说可能是致命的。在救治最紧张的时刻,李发久就住在办公室,每隔半小时去观察呼吸机情况,一旦发现老人血氧饱和度低于警戒线,他便设法适时调整机器参数,以改善氧合。经过5个多小时的彻夜守候,李婆婆的这一数值终于回到了95%以上,而此时,窗外天色已蒙蒙亮,李发久熬得两眼微红。
“只要患者平安,一切坚守都值得!”2023年正月初六夜,“滴滴……滴滴……”呼吸重症监护病房里各种设备发出不规律的声响,“这一段特别红,注意观察仔细一点,病情如出现不稳定,及时电话告知我。”李发久边查看病人情况边对管床医护人员叮嘱道。这样的场景每天都会出现,已是常态,对危重症患者李发久都要全部查看一遍,看到各项指标稳定后,才能放心下班。
每每看到患者久违的笑容,李发久的从医初心都为之共鸣。他在危重症患者救治、科教研学创等多个战场上奔走,始终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围绕呼吸危重症疾病持续深耕,将成果转化为临床,提高呼吸重症病人预后,在院内乃至业界树立起了一个大医形象。他正带领团队向着国家级医、教、研、防于一体的呼吸与危重病学科高地阔步迈进。
微信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GYQhyijRSzFI_FUz38h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