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搭“梅花矩阵”,建创新中心……武汉校企合作加速“AI普惠”

发布时间:2025-03-07

来源: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发布者:高西浏览次数:32

中小企业也能本地化部署人工智能了?搭建高性能计算中心的成本只要传统解决方案的10%?……3月5日,带着一系列的好奇和疑问,40余家武汉市企业的负责人齐聚江汉大学,走进开源与智能技术创新实验室,共同探讨一个话题:人工智能如何在企业用得上、用得好。

当天,由武汉市经信局指导、武汉市工业信息化中心主办,以“开源共创·数智赋能”为主题的开源与智能技术创新实验室开放日交流活动成功举办。活动旨在展示高校在人工智能与开源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构建人工智能的校企合作平台与产业生态,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武汉企业的场景应用。

活动现场。李昕宇摄

应用“梅花矩阵”降本九成

江汉大学获批武汉开源创新中心

输入问题“对武汉人工智能的发展与落地应用有什么建议?”,本地部署的满血版DeepSeek R1大模型思考数秒后,开始从政策、对企业建议、未来发展等方面给出回答——本次活动中,企业负责人们走进开源与智能技术创新实验室,“强势围观”DeepSeek的互动操作,探访人工智能的本地化部署方案。

江汉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邓宏涛说,2023年9月,江汉大学与开源社区中文开发者网络(CSDN)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开源与智能技术创新实验室,开展AI人才培养与开源技术创新实践,线上线下累计培训超过3000人,江汉大学共有200多人次获得C1-C4等各项认证;131名学生成功通过了鸿蒙基础开发认证考试。

比起DeepSeek的回答,现场参观的企业负责人们更关心另一个话题:实验室的建设成本只需传统方案的10%,如何实现?

答案是“梅花矩阵”。江汉大学校友中文开发者网络(CSDN)CTO陈玉龙介绍,“梅花矩阵”解决方案利用消费级的GPU、CPU和改造后的消费级PC主板,搭建出高性能的AI计算平台,通过矩阵网络将50台设备集成1个计算单元,在现场演示的大模型训练任务中达到实时算力1.5P,调用显存1200G,能够支持百亿参数规模AI模型训练、科研创新和应用创新研究。

“1个矩阵的循环使用可以胜任10到15个班级的AI通识教学任务。”陈玉龙说,传统智算中心投资动辄数千万元,“梅花矩阵”利用消费级产品将成本降低到十分之一,有效解决了高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成本问题。据介绍,江汉大学将于4月完成新建3-4个“梅花矩阵”,单个矩阵可提供FP32算力4P、FP16算力10P,“最多可以实现6个矩阵的并行计算,实现计算能力的叠加倍增。”

与会企业负责人参观开源与智能技术创新实验室,记录DeepSeek的互动操作。通讯员供图

成本低、方便部署,高校的方案能否“复制”给企业?响应产业和企业端的期待,校企合作的人工智能赋能生态正在建成。

去年9月,武汉经开科创服务有限公司、江汉大学人工智能学院、CSDN开发者社区签署共建协议,开源与智能技术创新实验室正式拓展入驻经开南太子湖创新谷。今年1月,依托这一实验室,江汉大学获批武汉开源创新中心(人工智能方向)。

邓宏涛介绍,该实验室及武汉开源创新中心正筹备以人工智能开源技术为主题的1024程序员节,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开源社区领袖参会。同时,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启动全国开源赛事,吸引优秀人才和项目来汉同台竞赛,专门开辟与企业共建的人工智能开源赛事专用赛道,“推动AI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和联合研发,提升武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力。”

产业落地实现“AI普惠”

武汉加快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开放创新

“梅花矩阵”能否在公司中部署?DeepSeek及不同大模型如何实现本地集成部署?人工智能的应用如何保障网络安全?企业如何有效利用现有数据搭建专属知识库?……本次活动现场,校企各方围坐,一个个问题被抛出,持续引发热烈讨论,武汉企业拥抱人工智能的迫切需求可见一斑。

“对于中小企业,几百万也不是小钱,可以搭建‘精简版梅花矩阵’,让大家都用得起。”陈玉龙介绍,依托“梅花矩阵”解决方案,可以在企业利用5-10台设备组成小型矩阵,满足企业文案写作、多媒体内容生成、本地知识库搭建以及垂直模型训练与研发创新等需求,“企业第一步是要把AI用起来,先用上,再一步步用好。”

同时,陈玉龙也在活动中推介了另一套解决方案“开源多维AI计算实验平台”,通过构建高性能CUDA算力与国产芯片的异构集群实验平台,形成强大的研发能力,对开源的预训练模型进行二次训练与微调,并进行国产算力的适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搭建起满足行业与企业实际需求的人工智能应用。

与会者围坐交流人工智能的落地应用。李昕宇摄

“让更多人尽早使用AI,实现AI普惠。”活动现场,邓宏涛和陈玉龙向企业负责人发出了校企合作的邀请:有需要随时来学校,为大家提供人才、设备和解决方案,加快武汉多元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落地。

就在上个月,武汉发布“人工智能10条”,专项提出要推动应用场景开放创新,支持行业部门、企事业单位带头开展“人工智能+”专项行动。

目前,武汉企业已经拓展出众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在本次活动中,硅亚智能总经理汪亚非介绍,该公司已将人工智能与数字人技术相结合,应用于金融服务、直播电商、行政服务、数字课程等多个领域,让数十万数字人服务在行业一线。

声通科技AI高级顾问杨鹏介绍,公司正在汽车交通、城市治理、医疗等领域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与到全国百余个城市的政务服务中,计划申请从武汉到鄂州的全国第一条无人公交巴士,正持续针对不同行业场景的人工智能应用进行技术攻关,加快“行业AI小模型”的快速落地。

武汉市经信局相关人员介绍,武汉市将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加速人工智能落地应用,赋能武汉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武汉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打造国内一流的人工智能创新集聚区和产业高地。”

网址链接:http://www.app.dawuhanapp.com/p/46796048.html


分享

单月单篇点击量排名

各单位投稿量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