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绣河山”思政大课开讲!院士、书记、思政教师共同讲述江大爆破精神

发布时间:2025-04-01

来源:极目新闻发布者:高西浏览次数:10

用千钧之力,精绣大好河山!3月31日晚7点,“精绣河山”思政大课准时开课。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爆破行业协会会长、精细爆破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江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谢先启,江汉大学党委书记覃道明,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陈菲共同担任主讲人。

他们用生动的细节、真实的案例,向全社会讲述了一代代江汉大学人在精细爆破的科研与实践中,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而努力奋斗的故事。该思政课由人民网联合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委网信办、湖北省教育厅、江汉大学共同推出。在人民网“大思政课”云平台、人民日报少年客户端同步开讲。

从三峡枢纽到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精细爆破都显“神力”

“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火药的发明和应用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自火药发明以来,人们创造性地利用爆炸所产生的能量,采掘矿藏、修路架桥、堆石筑坝、建设城市,逐步形成了爆破工程理论和技术体系……”谢先启院士是第一位分享老师,他从爆破事业的历史渊源讲起。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工程爆破的大国。随着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精细爆破技术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谢先启介绍,精细爆破是通过定量化的爆破设计、精心的爆破施工和精细化的爆破管理,进行炸药爆炸能量的释放与介质破碎抛掷等过程,既达到预期的爆破效果又实现爆破有害效应的控制,最终实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绿色环保及经济合理的爆破作业。

在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中,精细爆破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三峡枢纽到白鹤滩水电站,从浩吉铁路到鄂州花湖国际机场,都是由爆破充当开路先锋,为后续工程建设扫清障碍。

“2013年我们接到了爆破、拆除沌高架桥的任务。沌阳高架桥全长超过三公里,是迄今为止全世界一次性爆破拆除最长的建筑物。”谢院士回忆起武汉沌阳高架桥的爆破作业。挑战还不止于此,如何精准控制爆破造成的粉尘污染,才是那次爆破任务的最大难点。科研人员脑洞大开,提出爆炸水雾来实现降尘的效果。

2013年5月18日晚上10点,在一连串的爆破的闷响声中,长3476米、服役16年的武汉沌阳高架桥像一副精心布置的多米诺骨牌依次倒塌,前后历时24.77秒,爆破产生的水雾形成了一张张水网,将准备在城市上空肆虐的粉尘牢牢抓住。

如今的沌阳高架桥原址上已经挺立着设计时速80千米、双向八车道的东风大道高架桥,成为武汉市最快的进出城市通道,城市交通面貌焕然一新。“精细爆破就好像将千钧之力集聚在一根绣花针的针尖之上,在祖国的大美河山上绣出精致优美的画卷。”谢先启说。

三十年来打造精细爆破人才天团,爆破精神在校园传递

江汉大学党委书记覃道明则为我们讲述了爆破事业中一代代人应对困难、解决问题的感人故事。中国被称为“基建狂魔”,工程爆破功不可没。今天的精细爆破,是在讲究精细、精准、安全、环保的前提下,更好地立构建起更新、更好、更美的环境。

为了应对挑战解决问题,谢先启院士和他的团队三十年如一日活跃在爆破工程一线。很多时候,谢先启院士团队的工作场景在工地、在爆破现场,他们主持完成各类爆破工程500余项,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

覃道明还分享了谢先启院士难忘的许多爆破之“最”:1995年在汉口三眼桥处,18层楼的国内当时爆破的第一高楼;2002年,在汉阳外滩花园,距离长江大桥近100米的最惊险的一次爆破;2017年,武汉滨江商务区,当时一次性爆破规模最大的民用建筑爆破拆除工程……“每一次爆破工程的实施,谢先启院士都在工地第一线,一次次成功地爆破之后,一个个壮美的建筑群拔地而起,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越来越美。”覃道明说。

近年来,谢先启和学校一起将更多精力投入实验室建设和人才培养,组建起精细爆破人才天团。近三十年来,作为精细爆破团队的核心成员,贾永胜教授瞄准爆破行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解决了未炸先倒、炸而不倒等困扰国内外爆破行业多年的工程技术难题,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

数字建造与爆破工程学院院长孙金山教授,10余年间坚守建筑物拆除爆破这一冷门研究方向,建设实验室、组建学院,推动了拆除爆破理论与技术的多项突破。年轻海归程翔副教授以实验室为家,潜心钻研科研项目,揭示了爆炸冲击波作用下金属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机制,成果用于我国核反应堆防护材料和航空航天领域。

“在创新的道路上,每一次突破都是成长,每一次失败都是积累,愿你们怀揣无畏的勇气,让青春在创新中绽放最耀眼的光芒。”覃书记鼓励创新路上的青年们。

陈菲教授带着大家从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角度,来看精细爆破是如何以科技赋能“绘绣”美丽河山。爆破究竟是毁坏还是重生?这取决于运用技术的人的价值取向。“在精细爆破领域,爆破是技术手段,而精细则彰显着爆破的价值追求。”陈菲教授对“精细爆破”给出这样的诠释。

师生同上一思政课,备受鼓舞和激励

“当‘精绣河山’思政大课在云端徐徐展开,我仿佛看到了一幅用科技与奋斗编织的壮美画卷。”江汉大学人文学院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杨赵澜婕说。当天她和同学一起守在电脑前观看了这堂思政课。

极目新闻记者从江汉大学获悉,昨晚该校师生自发观看了这堂思政课。广大师生认为这堂课,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在该校教学楼、会议室多地,学生们一同认真观看这堂思政课,不少同学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

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也纷纷观看了这堂课。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廖宇婧告诉记者,作为思政课教师,在观看“精绣河山”主题思政大课后,自己深感振奋与责任重大。“这堂课为我们讲述了科学家们在精细爆破的科研与实践中,为实现科技创新强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生动故事,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提供了鲜活素材和深刻启示。”廖宇婧说。

这堂思政大课,也为中小学师生提供了一场精神盛宴。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华林飞点赞,一堂好的思政课,应该实现知识上的共享,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共振、行动上的共进。“思政课《精绣河山》大气磅礴,直击心灵。听完《精绣河山》,不仅让我们长了关于土岩爆破、精细爆破、特种爆破的知识,更长了谢院士团队怎么折叠爆破、除尘爆破、定向爆破的见识。”

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小学紫金分校校长孙民谈到,身边的故事,生动的故事,美好的故事增强了小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二年级的陈奕熹同学跟随父母一起看了这堂思政课,“今天的课太酷啦!原来炸药也能像魔法一样听话,叔叔们用电脑控制爆炸,大楼就乖乖倒下不捣乱,像搭积木一样好玩!我长大也要做一名爆破工程师,做建设祖国的开路先锋!”

一代代爆破人不畏艰难,勇于创新,奋力拼搏,承担众多国家重大工程爆破项目,创造了一次次全国第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一的纪录。在多项国家重点科研中突破了行业前沿和基础技术难题,有力推动了我国工程爆破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网址链接:https://jms.ctdsb.net/jmythshare/#/news_detail?contentType=5&contentId=2410850&cId=0&uik=j8nnrjlS&share_plat=wechat&sec=a2836fc5


分享

单月单篇点击量排名

各单位投稿量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