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大新闻网讯 4月22日,由我校主办的“4·26”世界知识产权宣传周系列活动开幕式暨“知音·知产·知法 数字时代知识产权保护与价值共生”专题研讨会在科创大楼炳灵厅举行。
活动由湖北省知识产权局、武汉市知识产权局、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江汉大学主办,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武汉)基地、江汉大学法学院承办。我校副校长向悦、武汉市科协副主席张若光、武汉市知识产权局促进处副处长沈世旻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江岸区人民法院、江岸区人民检察院、蔡甸区法学会、江夏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通城县人民政府,有关高校、律所、企业,我校有关学院、部门、校友及师生代表等100余人参加活动。开幕式由我校法学院党委书记叶冰主持。
向悦在欢迎辞中指出,高校是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的主力军、高效益运用的策源地、全链条保护的人才库。来自江大的新技术、新理念正不断赋能武汉产业强链增效,依托江大设立的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武汉)基地,正日益发挥出服务高校和地方科技创新,促进知识产权培育、转化、保护,培养高质量知产专业人才的重要作用。她表示,学校将进一步推动校内外重点平台、相关学院学科资源共建共享,以“知音”之诚汇聚创新合力,以“知产”之钥打开价值蓝海,以“知法”之盾守护智慧结晶,谱写数字时代“保护与共享相得益彰,创新与发展美美与共”新华章。
张若光在致辞中高度肯定江汉大学服务湖北知识产权强省战略、武汉知识产权强市战略的重要贡献。他表示,市科协始终将知识产权工作作为服务科技工作者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强知识产权科普宣传,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为科技工作者提供知产全链条服务。希望与我校及知产领域同仁一道,共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助力实现科技工作者智力资源最大化。
沈世旻表示,市知识产权局将继续加大对江汉大学的支持力度,在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利转化应用方面进一步做好服务,推动学校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
开幕式后,来自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江汉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执业律师、企业代表、校友代表等,围绕“知音·知产·知法 数字时代知识产权保护与价值共生”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
研讨会主旨演讲环节由我校法学院院长赵立新教授主持并点评。武汉市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长、华中师范大学知识产权研究所所长刘华教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曾群,湖北维力律师事务所副主任、我校法学院校友周家奇律师,湖北敏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我校法学院校友卢训尧律师,我校法学院副教授彭晓娟等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围绕知识产权文化、生成式人工智能法律争议、知识产权审判和诉讼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等进行了研讨。
专题论坛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中,上海君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方皛提出构建可信数据空间的法律框架路径,为数据流通合规性提供可行性方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瞿昊晖老师聚焦人工智能技术风险,强调知识产权制度需动态适配技术迭代需求,凸显制度设计的灵活性;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检察院王钊检察官结合实务案例,剖析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痛点与优化空间,体现司法实践对创新的保障作用;我校法学院岳靖凯老师通过实证研究,揭示知识产权保护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关性,为政策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
第二阶段的研讨聚焦知识产权转化与应用问题。武汉工程大学副教授骆严结合湖北具体案例,探讨了地理标志立法的优化路径;华中科技大学阳维老师通过跨国数据对比,揭示了专利保护强度的全球化差异与趋势;湖北游于艺律师事务所主任、我校法学院校友李航律师从企业合规角度提出数字版权风险防控策略,兼具实操性与前瞻性;湖北省先进纤维材料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总经理杨明结合产业实践,分享了专利转化运营的创新模式,强调产学研协同的重要性;我校法学院研究生张浩然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出发,为中国仿制药企业应对国际诉讼提供了合规思路。
周家奇律师在研讨会总结中指出,本次研讨会通过学界、实务界与产业界的多元对话,回应了数字时代新技术、新业态所引发的知识产权新争议、新挑战,涵盖了知识产权领域前沿议题和多重法律维度,为知识产权保护与数字时代知产治理提供了新观点与实践参考。
据悉,知识产权宣传周是知识产权领域一年一度的重要活动,是夯实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人文基础的重要举措。今年,我校以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武汉)基地为纽带,联动学校数字建造与爆破工程学院、光电材料与技术学院、设计学院、医学部、智能制造学院、美术学院等相关学院及湖北(武汉)爆炸与爆破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平台,推出知识产权宣传系列活动,涵盖高价值专利导航、布局、成果培育与转化,艺术设计、美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新实践等众多主题。开幕式后,有关系列活动将陆续推出。(通讯员 王墨竹)
编辑:赵明
审核: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