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学生实时对话:AI辅导员化身“校园最佳拍档”

发布时间:2025-03-27

来源:长江云发布者:高西浏览次数:10

当人工智能邂逅校园生活,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在江汉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一群充满创新活力的学生研发的AI辅导员,成为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的全方位智能助手。

灵感迸发  学生团队“硬核开团”

“辅导员老师为我们做了很多,希望能够用AI技术让他们更轻松一点!”今年寒假,人工智能学院2024级本科生王博升他在某科技企业参与大模型研发项目时,发现AI技术在即时服务场景中的巨大潜力。返校后,他迅速跨年级组建团队,提出“用大模型重构学生服务”的设想。这一想法得到了学院的肯定和支持,从指导老师、经费、硬件设备和数据信息,为学生团队创新实践提供全方位保障。


团队从零开始,白天上课、夜晚攻关。面对大模型本地化部署的技术瓶颈,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专业老师,最终采用“Agent+检索增强生成(RAG)微服务”架构,利用Agent的灵活性和多套模型的优势,既降低模型“幻觉”,又提升了回答专业性。王博升笑称,“那段时间我们熬夜奋战很辛苦,但看到系统跑通的那一刻,一切都值了!”

智慧升级  校园生活 24小时在线答疑

“如果我是辅导员,我能为学生做什么?我是学生,我又需要什么样的AI辅导员?”带着问题,学生团队回忆着校园生活中与辅导员的点点滴滴。在学生和学院辅导员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校园生活“全能搭子”呈现在大家面前。


无论是“转专业流程”“临时困难补助申请”,还是“心理咨询预约”“就业岗位查询”,系统覆盖了学生学业、生活、心理等十余类高频场景,真正实现从“信息分散”到“一站式服务”的跨越。

“如何低成本开发系统,同时避免响应卡顿和机器‘幻觉’这是我们需要攻克的难关。”学生团队选择采用本地部署的轻量化模型与云端大模型协同机制,简单问题1秒内回复,复杂问题通过多轮对话精准解析。经团队多轮改进和内部评估,系统总性能从10Token/s显著提升到最高60Token/s,轻量级模型延迟由10s级别降低到1s级别,回答延迟减少70%。

AI辅导员的创新实践,是思政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新探索,也是人工智能学院学以致用的育人成效,为进一步创新了学生工作模式,推动辅导员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范式。

网址链接:https://news.hbtv.com.cn/cmdetail/532132


分享

单月单篇点击量排名

各单位投稿量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