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创研究先河 助力法治建设

《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出版座谈会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法治城市建设”专题报告会举行

发布时间:2025-04-28

来源:新闻网发布者:易俊浏览次数:108

    江大新闻网讯 427日上午,《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出版座谈会暨“中国优秀法律传统与城市法治建设”专题报告会在武汉会议中心举行。近百位来自全国法律史界、史学界的专家、学者和地方法律实务部门工作者齐聚一堂,以丛书全部付梓出版为契机,回顾成书过程、探讨丛书学术价值及意义,并就后续地方法制史、城市史研究进行了研讨。

据悉,全套《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丛书共12卷,分为通史和专业史两大系列,累计500余万字。该书由武汉市法学会和江汉大学共同主持编撰,自2013年底启动,历时十余年,由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发行。该丛书通过对武汉地区3500多年法律制度和法律实施的回顾研究,从中梳理出历史长河中武汉法治萌芽、生长、发展的脉络与规律,借鉴历史,服务现实,开启未来,助推新时代武汉法治城市建设。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丛书集历史厚重与学术创新于一体,内容丰富,史料翔实,不少是新发掘的鲜见资料,向世人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历史画卷,开创了地方法治发展史研究的先河,填补了地方历史和全国各地方法治史研究的空白,其编纂和出版在武汉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

会议由武汉市法学会和江汉大学共同主办。武汉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政法委书记曾晟,市法学会会长李义龙,《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主编胡绪鹍,《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编委张河洁,江汉大学校长、《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编委会副主任景新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法律史学会会长张生,人民出版社历史与文化编辑部主任鲁静以及《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编委会成员,湖北省法律文化研究会、各区法学会、武汉市法学会所属研究会负责人,武汉图书馆、武汉档案馆、武汉方志办相关负责人,业内相关学者出席会议。丛书通史各卷作者,专史各卷组织单位人员、主编及具体执笔人代表,人民出版社相关编辑人员,新闻媒体记者参加座谈会。

  胡绪鹍主持会议,并回顾了十余年来《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系列丛书从动议到成书的艰辛历程,高度评价了学者、专家及相关单位,尤其是武汉市法学会和江汉大学为丛书出版作出的巨大贡献。

  景新华代表江汉大学在会上致辞,向支持丛书出版的领导、来宾及编委会专家们表示欢迎和感谢,并指出,作为武汉法学会和江大历时十余年共同努力产出的成果,《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既是传承中华优秀法律传统的学术力作,也是服务新时代城市法治建设的生动教材,更是推动法治研究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的重要成果,必将为深化法治武汉建设提供历史镜鉴,为探索中国特色城市法治道路贡献湖北智慧和武汉智慧。作为省市共建的市属综合性城市大学,江大始终以服务地方法治建设为己任,将以此书出版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快学校“双一流”与“新文科”建设步伐,继续推多学科深度融合,培养更多“通古今、贯中西”的高素质法治人才,为法治中国、法治湖北与法治武汉建设贡献更江大力量!

  张生代表中国法律史学会祝贺丛书付梓出版,并表示,该系列著作是城市法律史研究中一个里程碑式的重要学术标志,对法治文化建设具有引领和范式作用。他希望,该书的数据资料在后续能形成数据库,成为全国共享的学术资源;编撰团队能继续深化研究,深挖专题并形成外译,成为中华法治文明对外交流的输出性、传播性产品。

  鲁静在致辞中回顾了该丛书的出版过程及意义,并表示,该丛书的出版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法治精神提供了鲜活的地方样本,未来人民出版社将以此作为起点,与武汉各地学者进一步深化合作,拓展学术范围,共同推动法治史研究走向大众、服务实践,为新时代法治建设注入历史智慧。

李义龙在讲话中表示,《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丛书凝聚了武汉地区乃至全国众多法学、法律和历史工作者的心血与智慧,展现了武汉法学、法律工作者扎根实践、守正创新的使命担当,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要求的生动实践。他希望专家、学者能继续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各有关部门能积极运用丛书成果,指导推动工作实践;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系统展示武汉市法治建设成果,将丛书打造成武汉法治文化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曾晟在会上作讲话。他指出,丛书的正式出版是武汉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具体行动也是法治武汉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作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武汉的法治演进历程对新时代法治城市建设具有重要价值。丛书的出版不仅填补了城市法治历史研究的空白,提炼了具有当代价值的法治文化精髓,为新时代法治城市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历史镜鉴,是武汉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围绕法治研究与建设,他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坚定法学研究的正确方向,做好政治引领文章。要坚持党的领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抵制错误思潮,维护法学领域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二是充分挖掘丛书的学术价值,做好系统研究文章。要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历史贡献与时代价值,结合现实需求,深化研究,推动传统法律文化焕发新生命力;三是充分运用丛书的编纂成果,做好资源整合文章。整合丛书资源,深化与高校、法学界、出版社的联系协作搭建平台,形成区域性法制文献资料库,打造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研究阵地;四是充分展现丛书的文化属性,做好特色宣传文章。讲好武汉法治故事,推动法治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营造崇德守法的社会风尚。

  市委政法委一级巡视员、市法学会副会长,《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编委会副主任关太兵主持了其后的出版座谈会。

《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副主编、江汉大学副校长李卫东在座谈会上,从立项及成书过程、研究方向、主要内容、学术创新等方面向与会领导及专家介绍了该丛书的主要学术成果和价值。作为一项浩繁的法治文化工程和开创性研究成果,该丛书的编纂和出版具有地方法治史编撰模式创新、理论创新及科研组织模式创新的特点,被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视为“开创了地方法治发展史研究的先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丛书晚清卷作者武乾,中共武汉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主任、丛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卷作者周昕,武汉大学教授、丛书仲裁卷课题负责人柳正权,市公安局法制支队副支队长、丛书公安卷课题单位代表马庆在座谈会上分享了各自的创作体会及感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律文化研究院院长陈景良,张生等专家从优秀法律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成果转化、学术评价、人才培养、跨界融合等方面就丛书的学术成就及相关研究进行了座谈交流。

座谈会现场向武汉市各图书馆、大专院校、法学研究会等单位赠送了《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丛书。

当天下午,张生研究员和陈景良教授还以“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法治城市建设”为主题,先后在江汉大学图书馆报告厅作学术讲座,为师生们奉上了精彩的学术盛宴。记者 陈敏英

 

编辑:赵明

审核:范雄飞 刘进

 

 

 

 

    


分享

单月单篇点击量排名

投稿量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