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这一年 2016年终盘点

发布时间:2016-12-20

来源:江汉大学发布者:校报浏览次数:4012

 

编者按

  岁末年尾,是我们盘点一年收获的季节。

  时间走过岁月,留下青春的足印。

  2016,不管是精彩还是平淡,是快乐还是悲伤,它都已经过去了。2017,正扑面而来!

  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我们聚焦校园里的学子,和他们一起回顾2016这一年在专业学习、科研、志愿服务、社会生活中的收获和感悟……

  

交流生杨敏画 踏实行走在法国波城的“寻梦者”

 打开一个ID为“Quand”的微信公众号,《进军法兰西》、《波波波波波尔多》……一篇篇生动有趣的文章记录着一个中国学子在异国求学的点滴。它的撰写者叫杨敏画,是我校外语学院法语专业大四的学生。

  2016年,对于杨敏画来说,是很不同的一年。9月,她通过层层选拔,作为外语学院3+1赴法、赴日交流项目的32名学生之一,到法国波城大学学习交流1年,这也是她人生当中第一次开启异国求学之旅。

  从登上前往法国的飞机开始,世界和生活突然在这个几乎没有离开过父母身边的小姑娘眼前翻开了全新的篇章。“原本该9点起飞的武汉到香港的航班延迟了近1个小时,因为是转机,所以我们毫无悬念地错过了香港到巴黎的航班。”“出师不利”的杨敏画不甘心就这样被“甩”在香港机场,她鼓起勇气去和航空公司交涉,德国地勤工作人员在她的据理力争下“缴械投降”,同意她直接登机,终于有惊无险平安到达目的地。“一出门就给我上了一课,大学生进入社会,一定要独立、自信、学会解决问题。”

  踏上法国土地的一刻,用杨敏画的话说,是“恍然若梦”。“始终不敢相信,已经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地方。”只有她自己知道,这一切是多么不容易。大一时,杨敏画的法语学得并不突出。“刚开始学法语语音的时候,老师点我起来读,我全读错了。幸亏系主任常常鼓励我。”老师的帮助和鼓励让不服输的她下决心赶上去。“那个时候就是憋了一口气,要逆袭!”在此后半年的时间里,法语成了她的“生活伴侣”。无数次在晚自习时读哑了嗓子,无数次查找词汇阅读作品,她终于从一个读不好语音的初学者变成了能看法语新闻、能和外教对话的“学霸”。

  当杨敏画得知学院2016年的3+1项目将选派日语、法语两个专业32名同学到日本和法国学习交流时,她暗下决心要通过考试和选拔,成为其中之一。“我是学法语的,当然想去以之作为母语的国家看看,体验那里的历史、文化和生活,这会对我理解这门语言有很大的帮助。”于是她开始一边准备法语专业四级考试,一边准备出国DELFB2考试。“那真是辛苦又难忘的时光,从早到晚的刷题,除了吃饭睡觉,我取消了任何和学习无关的活动。”几个月后,等级考试通过了,专四也过了。“你付出多少努力就会有多少收获,全情投入专注的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杨敏画说得自信而开心。

  拿到赴法交流的“通行证”只是开始。随后,入住学校、申报网线、学做饭、选课、上课……法国的生活远不是只有咖啡、甜点、香榭大道的漫步、博物馆的灯光那么浪漫,更多的是一个又一个语言、学习、交际和日常起居上面临的挑战。“法国的课程比较宽泛,有更多选择,没有固定的必修、选修。”对法国文化生活有着浓厚兴趣的她选择了“职业法语”作为选修课。“太有趣了。我们的课程涉及如何在法国公司内办公,如何写邮件、动机信还有如何做市场营销等知识,内容宽泛但又很实用。法国的教授治学严谨,我们学得也很认真。”

  中、法两国不同的饮食习惯是杨敏画要克服的另一个困难。吃不惯学校食堂的她,终于开始学做饭。“我在家可是十指不沾春水的。”她从最简单的番茄炒蛋学起,几个月下来,已经能像模像样的烧出红烧排骨、可乐鸡翅,甚至还能做麻辣烫、一锅鲜。

  杨敏画也坦言,这半年里“会想家”。以前每到周末,她都会坐208回家,但到了法国,没有亲人朋友的陪伴,什么都得自己解决。尤其是一到了周日,法国人习惯“和家人一起度假期”,连商店都不开门,整个城市都显得空荡荡的,不光生活不方便,也会觉得特别想家。但她怕父母担心,遇到困难从来是报喜不报忧。“我出国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独立生活和管理、调节自己的情绪。”

  回顾自己的2016年,杨敏画很满足也很开心,她努力了,也成功实现了自己“学好法语,通过考试,到法国看看”的目标。学院的3+1项目,让她得以踏上法国的求学之旅,让她的眼界更开阔,生活更独立,对未来也有了更为清晰的规划和方向。

  谈到即将到来的圣诞节,杨敏画说她计划去游历。“从波城去巴黎,然后去斯特拉斯堡再去瑞士和里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杨敏画正踏实的一步步坚实走着她的“人生之路”。

  

  

羽坛冠军孙飞翔 用坚持和努力给“兴趣”一个支点

2016年,对于孙飞翔来说,关键词就是“比赛”和“夺冠”,“羽毛球”几乎和他“形影不离”。

  西班牙毕尔巴鄂当地时间1113日,历时12天的2016年羽毛球世界青年锦标赛落下帷幕,我校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2015级的学生孙飞翔一路过关斩将,摘得了男单冠军,此前在117日的混合团体赛男单项目中,他还完胜马来西亚选手梁俊豪,为中国队夺得此项目的第11冠立下战功。

  这一届羽毛球世青赛不仅参赛阵容庞大,而且高手林立。来自世界各地的256名选手分属54支球队,日本的渡边航贵、印尼的沃多约都是非常有实力的对手。面对强敌,对世界羽坛来说还是新人的孙飞翔并没有胆怯,而是用稳定的心态、扎实的技术、合理的训练打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201610月下旬,孙飞翔随队到西班牙备赛。他每天都早早起床,以便吃完早餐后能有充足的时间做好体能调整,以最佳状态参加8点半的训练。备赛期间,他每天至少训练8个小时,还在休息时琢磨对手的战术和打法。刻苦的训练加上认真的思考,让孙飞翔具备了夺冠的信心和实力。而重在过程,尽力拼搏的良好心态,也让他在赛场上沉着冷静地打出了好成绩。

  118日男单比赛开始,作为5号种子选手出赛的孙飞翔一路过关斩将,先后以20完胜韩国选手孙星贤、马来西亚选手帕耶、印度尼西亚选手穆罕穆德、日本选手渡边航贵和泰国选手王佳伦,最终进入决赛。13日,决赛现场他对上了印尼高手沃多约。第一局,两人比分咬得很紧,孙飞翔冷静的发挥了自己体能好、身体灵活的优势,用积极明快的打法压住了对手,最终以2119的两分之差险胜。到了第二局,他再接再厉,一鼓作气以2112再下一局,最终以20战胜沃多约,摘得金牌。这也是他拿到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叱咤赛场的背后是辛苦的训练。来自宜昌的孙飞翔,羽坛之路走得并不顺利。酷爱羽毛球的他小时候并身体不好,常常生病,周围也没人看好他能在这行长久的走下去。但这个顽强的小伙子不服输。他5岁半开始练球,一练就是7年,到了12岁参加省级羽毛球比赛时,努力得到了回报,他拿到了人生第一块金牌,同年进入省队。3年后,因优异的赛绩入选国家队,成为国家羽毛球二队的队员。又一个3年,进入我校学习的孙飞翔终于用他的刻苦和坚韧打出了属于自己在羽坛的一片天地。

  2016年,是他大丰收的一年。孙飞翔不仅夺得了亚青赛的男单冠军,更是在世界青年锦标赛上一举拿下男单和团体两块金牌。前不久,他又在澳门的羽毛球黄金赛中,以20的成绩战胜印度尼西亚新秀穆斯托法,顺利晋级。

  前方的路还长,孙飞翔的运动生命正进入盛放之时。这个热爱羽毛球的青年在巨大的成功面前并没有失去方向,而是更加努力得进行专业训练,希望攀登更高的山峰。2017年,他希望能继续通过训练在新的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也希望能在繁忙的训练和比赛间隙抽空回宜昌老家看看亲人,吃吃好久没有吃到的家乡小吃,“那是故乡的味道”。

  

  

志愿者刘丰榕 帮助他人 成长自己

服务武铁春运、到聋校设置“爱心课堂”、为残障儿童筹集善款、给留守儿童做义务家教、在“汤尤杯”羽毛球锦标赛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等大型活动中做志愿者……我校“杨小玲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总是出现在各种公益活动的现场和需要帮助的人们身边。商学院2015级工商管理专业的刘丰榕正是这个团队的一员。

  作为“杨小玲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宣传部部长,她2016年很多记忆都和这个团队联系在一起。义务卖报,担任武铁春运、U22四国足球赛、市第一聋校联谊等活动的志愿者,服务小学环教课堂……忙碌而充实。“收获很多,感触也很多。”

  和记者谈及年初担任武铁春运志愿者的经历,刘丰榕显得有些兴奋。“整个春运的志愿服务工作持续了25天。我是武汉本地人,正好参加。”武汉作为九省通衢的大都市,南来北往的人员众多,春运的客流量极大,刘丰榕作为服务武铁春运的志愿者之一,每天早上7点多就从家里出发,8点半到火车站集合签到、领服装、接受当天的任务分配9点准时上岗。在25天里,从上午9点到下午5点半,她和团队的小伙伴们在车站进出站口分流人群、在售票厅教旅客使用自动取票机取票、在候车区为旅客作指引、在电梯口帮扶行动不便的乘客、在老幼病残孕专区帮忙拿行李……天天忙得团团转。即使是在吃饭、午休的两个小时里,他们还会交流各自的工作情况和感悟,以便更好地投入服务工作。

  刘丰榕清楚的记得,有一天下大雪,天冷路滑,可团队的志愿者们没一个迟到或请假的,都按时到岗。有的旅客行李上沾满了泥水雪迹,但帮忙去拿的同学一点都没有犹豫,拎起大大的行李包,扶着老人一直送到站台上。“我在车站还遇见了小学的同学和高中的老师,好几年没见了,居然在志愿服务时见着了,也算一个小小的惊喜。”刘丰榕笑着说。

  春运结束,刘丰榕所在的“杨小玲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因其认真和敬业,受到了旅客和武铁集团的好评,被授予2016春运“暖冬行动”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

  说起2016年她感触最深的一次志愿工作,则是六一儿童节到武汉市第一聋校和那里的孩子们联谊。进校门时,一个小孩子紧紧拉着她的同伴,非常艰难的一字一字的努力说出两个字——“姐姐”!“那一刻,我心里暖得不行,觉得做什么都值得了。”刘丰榕说,商学院有参加公益活动的传统,每一个商院学子进校,都会参与新生卖报活动。“杨小玲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正是通过此项义卖募集了资金,于2015年在市第一聋校设立了“爱心奖学金”,累计捐赠善款8000余元,受助的聋哑学生将近百人。刘丰榕说:“每当看到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我都觉得自己在做的事很有意义。”

  作为该团队宣传部部长的刘丰榕,除了作为志愿者参与公益服务,还要负责做好团队志愿活动的组织和规划、协调成员间的工作、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谈及2017年的愿望,刘丰榕说,希望团队越来越好,希望每一个成员都能在这个大家庭里快乐成长。投身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帮助他人,我们也成长自己。”

  

  

科研学子张豪 自己选的骨头再硬也要啃下去

 20169月“安利股份杯”华中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暨第十届“东华科技-陕鼓杯”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华中赛区选拔赛在安徽合肥落下帷幕。我校化环学院学生组的“Essence”团队从最终进入决赛的23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夺得华中赛区一等奖和全国二等奖。

  化环学院2013级的张豪是“Essence”团队的队长。2016年上半年,他带着团队的4名成员把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花在了这个比赛项目上。

  他的团队把项目的主题定为“丙烷的资源化利用”。在谈到为什么最终选择“丙烷制造丙烯”作为参赛项目时,张豪说:“我们经过市场调研和分析,发现国内进口丙烯量在逐年递增,这个项目有较好的经济前景,而且丙烯下游产品也丰富,于是就把设计方向敲定下来了。”

  可能正应了那句老话:万事开头难。大赛不允许指导老师参与设计,团队的成员们又都是第一次进行项目开发,没有任何经验,所以开头一段时间他们受了不少挫折。“一开始,我们以为把工序分解就能提高效率,所以团队的5个人计划各司其职,有的负责ASPEN模拟,有的负责CAD画图,有的负责文档编辑,有的负责三维设计。结果开始实验才知道,用丙烷制造丙烯有很多思路,如何确定最优的那个才是当务之急。”说起当初的懵懂,张豪记忆犹新。问题接踵而来,模拟过程中数据不准确、生产不达标……而大赛又有严格的时间表,所以当负责模拟的成员死活模拟不出需要的工艺路线时,压力和挫败感差点让他们打了退堂鼓。“关键时刻全靠指导老师晋梅稳住了军心”,张豪现在还记得晋老师当时讲的话,“你们自己选择的硬骨头,怎么也要想办法啃完,潜力都是被压出来的。”这句话鼓励着团队的成员们咬牙挺了过来。

  在不断地实验和不断地修改后,终于确定了工艺开始ASPEN模拟。“这是一种可以模拟工艺路线的专业软件,要通过它不断处理数据、优化进度”,张豪笑道:“那时熬夜是常态。”

  正当他们以为过了一个大坎时,新的问题又出现在眼前——一个涉及温度压力和设备影响的动力学方程需要编程知识,小组成员们却都不擅长。又是一个个不眠之夜,翻课本、查资料、不停地演算……最后终于找到了用计量反应器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张豪说,比赛后期有大量的数据要处理,时间却非常紧张,于是负责这项工作的成员徐浩和胡正甫每天都工作到很晚,后来干脆在实验室打起了地铺,睡几个小时又起来演算。作为队长的他,为了和成员们同进退,也加入了打地铺的行列。回想起那段日子,张豪说,“苦是苦了点,但很充实、很有意义。”

  最后一关跨过去了,考核答辩就在眼前。这时张豪和他的团队成员才明白老师不插手的意义——由于每个人各司其职,他们对自己的工作熟悉非常,面对评委作阐述时个个镇定自如、条理清晰,最终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谈到自己的2016年,张豪说,得奖是开心的,但更重要的是,让他懂得了一个从事科研的人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实践能力,还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不能怕难关,自己选定的骨头,再硬也要啃

  

  

学生记者高鹏宇 倾听万物 感受人生

“想要看的风景,总得自己亲眼去看看……想要去的地方,总得自己站到那里……亲爱的各位听众朋友,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到顾北信笺……”,这是高鹏宇每次更新电台节目时必先说的一句话。而他运行了大半年的网络公众电台,最近一期的点击量已达到了700余次。

  2016年,是高鹏宇试水网络公众电台的开始。作为我校人文学院播音主持专业大三的学生,同时也是校报学生通讯社的记者,他想把3年所学运用到实际的电台运作中,检验一下自己的实力到底如何。

  “顾北信笺”是高鹏宇创建的一个以音乐和情感交流为主的电台栏目,从采稿到播音全部由他独立完成,每期节目30分钟,截止目前共做了12期。在此基础上,他又创建了自己的有声微信公众号,用文字与声音和听众交朋友。为了做好电台,带给听众更好的体验,他读了很多不同类型的书,也听了很多不同类型的音乐。“写稿组稿都是要花力气的事儿,但对于专业学习和人文素养也是一个很好的检验。”

  应该说,高鹏宇是个“不大安份”的人。他总试图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和人生经历丰富起来。2016年,除了制作电台栏目,他还去湖北卫视做了实习生。7月,恰逢武汉遭遇特大洪水,正在台里实习的高鹏宇接到配合北京的栏目组报道这一消息的通知。摄像老师带着他,扛着机器就奔了江边。拍摄时,水都漫到了大腿根儿,可摄像老师还在指挥大家再往里走。高鹏宇说,那一刻他真的体会到作为一个职业新闻人的责任和良心,“多危险都不是事儿了,要把真实的情况在第一时间传递给观众们。”

  “我觉得自己都20了,应该有能力赚钱养活自己。”高鹏宇把兼职的方向定在自己所学的“播音主持”专业上,也是为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2016年,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在校外接各种主持活动。中国邮政银行的高端酒会、中国农业银行的产品路演、三国古赤壁万人龙虾音乐节、太平鸟2017新品发布会、中秋晚会以及车展或婚礼的主持……他前后接了大概40余场,从5月到12月,“我大概赚了2万左右”。最让他高兴的倒不是赚到钱,而是自己的主持能力得到了客户的肯定和赞扬。“我今年还辅导了20几名艺考生呢”,每每专业能力被承认,他总是有说不出的开心。

  2016年末,高鹏宇担任了校报学生通讯社的社长,在他学习、实习、兼职、打理电台、采访、写作的同时,又多了社团的工作。整理社员名单、做招新计划、传达并协调编辑部老师安排下来的各种采访任务、和其他的社团联谊、和学弟学妹们谈心交流……他忙得几乎脚不沾地,却也乐此不疲。“世界很大,每个人生活的样子都不同。去经历、去阅读、去探索、去努力奋斗,‘倾听万物,感受人生’或者才是一个新闻人最该汲取和储备的‘营养’。”

(本报记者晓晨 学通社余诗尧张雪娇 曾薇 周志强 高鹏宇 闫亚冰 马昕燕 高长根 刘旺)

  

分享

单月单篇点击量排名

投稿量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