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汉大学首届博士研究生以学校为第一单位在《自然·通讯》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5-07-03

来源:人民网发布者:高西浏览次数:10

近日,江汉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学院博士一年级沈华森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Industrializable Interlayer with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Dead Lithium for Ah–Level Nickel–Rich Lithium Metal Batteries》的研究论文,江汉大学教师李兆槐、李煜宇、解明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这是江汉大学自主培养博士研究生首次以江汉大学为第一单位在《自然·通讯》发表论文。该研究针对锂金属电池中锂枝晶不可控生长和体积膨胀导致的热失控难题,创新性的利用自主研发的原子层沉积设备(ALD),在碳纳米管表面构筑ZnO亲锂位点,设计出超薄高导电中间层,首次提出“温和”锂吸附位点可优化锂沉积行为,并协同三维导电网络激活“死锂”,使锂金属负极的可逆沉积/剥离效率达99.89%。

该研究成果为解决锂金属电池安全性难题提供了可工业化的路径,对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航空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凸显江汉大学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学术优势。江汉大学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基础研究与产业需求的对接,以科教融汇新机制培养更多服务于新质生产力的高层次人才,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本论文的第一作者为江汉大学自主培养的博士研究生沈华森,其身份从2021级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进阶为2024级博士生,体现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在读期间,沈华森已发表SCI论文4篇,获国家授权专利3项、国家级奖项4项,并以项目负责人身份带领团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中斩获产业赛道全国银奖,创造了学校在该赛事中的历史最佳成绩。此次他以第一作者在顶尖期刊发表论文,再次彰显了江汉大学在理工交叉领域的学生培养实力。

指导团队老师介绍:李兆槐,光电材料与技术学院副教授,2023年以预聘制教师加入学校,入选湖北省高层次人才计划(2024)。所在研究团队由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解明教授领衔,武汉市优秀青年人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煜宇副教授为学术骨干,致力于锂/钠电池电极材料合成、材料表界面原子制造、先进表征及高性能电化学器件研制,集基础研究与产学研一体化攻关。依托江汉大学,李兆槐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2025)、Angewandte Chemie(2024)、Advanced Science(2024)、Advanced Materials(2023)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6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7项,牵头制定《超级电容器纸》团体标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30225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子课题(2024YFF1504801)、工业和信息化部高质量发展专项(TC230A076-224)等课题项目6项,研究经费逾900万元。获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创新发展一等奖、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等国家级学会及行业协会科技奖8项。

网址链接:http://hb.people.com.cn/n2/2025/0703/c406123-41279874.html


分享

单月单篇点击量排名

各单位投稿量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