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地共建聚智 理论赋能发展——武汉市创新发展“理论热点面对面”

发布时间:2025-07-22

来源:武汉宣传微信公众号发布者:高西浏览次数:10

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为支点建设赋能!6月10日,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在汉阳区召开现场会,交流展示武汉市“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建设阶段性成果,以提升理论宣讲工作质效、推动校地合作提质拓面、持续优化工作机制,让实践基地建设工作结出新硕果、迈上新台阶,推动基层理论武装工作走深走实。

为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2023年以来,武汉市充分利用全市高校资源,开展市级“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建设,组织13家在汉院校与武汉15个点位(街道、企业、园区)结对开展理论武装工作。

两年来,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建立沟通机制、做好服务引导、强化交流推介,激发参建各方内生动力,稳步推进实践基地建设。各校共开展理论宣讲、智力服务、惠民活动等400余场(次),提交调研报告40篇,在推动理论联系实际、助力地方发展方面作出有益探索。

 

理论宣讲重创新、强互动

“群言群语”凝聚人心

 

“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以“理论”为基础,各参建学校专家团队紧扣宣讲任务和基层个性化宣讲需求,因地制宜探索创新,针对理论宣讲容易出现的冗长刻板、自说自话等现象,用更接地气的表达,让基层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方式中获得理论的滋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南民族大学在江岸区打造大智街道和中南民大校地合作样板,开展理论宣讲、智力服务、调查研究、惠民活动,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开展“金岸荐书人”活动,以领学的方式,提高群众参与度和宣讲实效性。武汉纺织大学在硚口区汉正街道采用“点单式”授课模式,紧扣汉正街商户关切,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驻点专家以武汉纺织大学研发的玄武岩国旗两次在月球展开为切入点,宣讲“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汉正街推动服装产业转型发展凝聚共识和信心。江汉大学依托汉阳区“桥梁博物馆”“叶开泰非遗馆”等阵地,开发“红色知音”“汉阳造物”“美好共创”等3条理论研学线路,让群众在实地探访中感悟理论的魅力。武昌区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南湖街道联合打造“读懂中国・理响南湖”微讲堂品牌,依托“学习强国”学习小站开展活动,组织专家学者与基层干部同台共讲,运用快板、情景剧等表演形式,让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调查研究找痛点、破难题

助力地方精准施策

 

基层社会治理、文旅“破题出圈”、企业高质量发展……在理论宣讲的同时,师生们行走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找准摸清地方、企业发展的痛点难题,发挥学科优势开展对策研究,为实践基地点位发展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

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在蔡甸区奓山街道、青山区钢花村街道开展调研,撰写的《湖北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研究》《“党建+”赋能商业街治理研究——基于武汉市青山区恩施街的调研》等报告,入选省、市社科基金项目。在江夏区金口街道,湖北大学组织专题调研团队,深入挖掘当地特色旅游资源,为文旅融合发展建言献策,促进地方文旅产业振兴。武汉大学围绕武汉城发集团循环经济建设、低空经济发展等重点项目展开研究,积极探索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为产业转型拓展新思路。

 

 

惠民活动种类多、效果好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各参建学校聚合本校师生力量,从点位发展实际与基层群众需求出发,围绕技术助农、社区养老服务、文化服务等方面,调动学校专业资源,创新服务形式,广泛开展惠民活动,传递温暖与关怀。

湖北工业大学在洪山区狮子山街道组织义务法律咨询、家电维修、“阳光体育”爱心夏令营等志愿服务活动,切实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华中农业大学发挥“农科+”专业优势,组织12名农业技术专家赴新洲区旧街街道开展茶叶、猕猴桃种植、农产品加工等技术指导,助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武汉理工大学为青山区钢花村街道提供法律、心理、金融咨询服务,上门探望慰问空巢老人、困难居民,让百姓群众得到实惠。华中师范大学在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园开展文化展演,把学校红色文化沉浸剧送到企业,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

 

 

校地共建形式活、成果丰

深度合作提质拓面

 

参建各方充分发挥实践基地平台牵引作用,持续拓展校地合作范围和形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践基地建设正在迈向提质拓面新阶段。

江汉大学与汉阳区实施“理论热点面对面”提升行动,推动多个学院(部门)与街道(区直单位)结对,为加强校地共建、共享和共赢奠定坚实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在经开区科大讯飞华中总部开展座谈交流,深化理论研究与产业发展的融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武汉投控集团联合举办高质量产业协同发展论坛,推动校企协同创新。市委党校与江汉区唐家墩街道以“校地共培、双向提升”为目标,组织党校教师与“菱湖新语”青年宣讲团成员结对,全面提升基层宣讲员能力。华中师范大学与黄陂区姚家集街道的实践基地共建工作,促进了校、区双方多领域、全方位深度合作,华中师范大学盘龙城校区的建设也将持续放大“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边际效应,更好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下一步,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将继续推进实践基地建设,推动基层理论武装工作走深走实,为校地合作积累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让实践基地真正成为理论传播的创新高地、校地合作的坚实桥梁、院校师生的实践舞台,不断汇聚加快支点建设的磅礴精神力量。

网址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MfjjB9JkvgA-8QcWkXuMg



分享

单月单篇点击量排名

各单位投稿量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