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大新闻网讯 10月30日下午,由江汉大学工会承接的武汉职工大思政课主题活动,在学校师生活动中心301演播厅精彩呈现。活动由武汉市总工会主办,长江日报社承办,江汉大学协办。三位劳模工匠用他们的亲身经历为学校师生授课,将劳模工匠请进校园,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广大青年学子思想道德素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激发学生的奋斗热情。武汉市总工会副主席汤俊、江汉大学副校长刘继延为活动致辞。
汤俊在致辞中向协办此次活动的江汉大学表示诚挚感谢。他指出,此次武汉职工大思政课是武汉市总工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是与高校协同推进思政教育,共育时代新人的有益探索。他指出,长期以来,武汉市总工会始终将推动劳模精神进校园、进课堂作为重点工作,通过打造职工大思政课品牌,组织劳模宣讲团,建设工匠实训基地等方式,让劳动精神从车间一线延伸到校园课堂。他希望以此次合作为契机,与江汉大学等武汉高校深化合作,开展针对性规划指导、技能培训,搭建育人平台,为武汉产业转型升级、城市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怀揣专业本领和工匠精神的新生力量。
刘继延高度评价了此次活动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意义。他指出,江汉大学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地方”为己任,在机械工程、人工智能等优势学科建设中,我们一直探索“思政+专业”的育人路径,劳模工匠走进校园,正是为我们的思政课堂送来最生动的“教材”,为学生的成长之路点亮了“精神灯塔”。他强调,劳模工匠的经历,正是“工匠精神”最鲜活的诠释——它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立足岗位的专注、面对挑战的创新、坚守初心的担当。他希望青年学子一是以劳模为镜,学习他们“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在课堂上认真钻研,在实验室里潜心探索,把专业基础打牢;二是以工匠为范,学习他们“破难题开新局”的创新,敢于在学科竞赛、科研项目中挑战自我,用新思路解决真问题;三是以时代为责,将个人职业理想与国家发展需求结合,让工匠精神成为青春奋斗的底色,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活动中,现场学子观看了湖北省武汉市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校党总支书记马丹、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武汉工厂品质管理室质量问题解析员、高级技师冯月兵的纪录视频《一片丹心映高原》《用匠心护品质乘东风共成长》。两位“全国劳模”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在工作中遇到的种种挑战和克服困难的艰辛历程,展示了劳动者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他们还与现场师生互动,分享自身的经历和经验,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场生动而深刻的思政课。
江汉大学左治江教授则分享了机器人项目“独当一面——智能无人早餐领跑者”。这一项目曾在湖北省第五届“工友杯”职工创业创新大赛决赛中获得了创业组“十佳”称号。左治江教授分享了项目研发的初衷和克难攻坚的历程,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魅力,激发了他们的职业理想和奋斗精神,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打造独当一面的智能无人早餐领跑者,左治江团队精心设计图纸,利用摄像头的视觉识别系统让热干面机器人自动进行每个动作编程,同时分区管理,小碗作业,内部安装各类大小机械臂,比人工取面还精准。内部还有物料管理系统、自动消毒和清洗装置,体积也缩小了一大半。他还带领团队不断完善功能服务,与无人驾驶汽车联合,只需点击APP,选取“附近的面”,机器人就能走到顾客面前,当面制作热气腾腾的热干面。“重复的劳动,可以用机器来替代,而人就可以从事更多服务工作,保证比较好的工作环境和状态。”左治江教授的授课既传达了一名科研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也寄托了他对青年学子奋进未来的美好期待。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劳模工匠的亲身经历和生动讲述,使他们对劳动和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未来将努力学习,积极投身于劳动实践,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前总觉得劳动离我们很远,但今天听了劳模工匠们的讲述,我深刻体会到,劳动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平凡的岗位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价值。”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武汉职工大思政课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江汉大学的思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广大师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扬劳动精神,追求卓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融媒体记者:易俊
编辑:易俊
审核:李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