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9日,我校青年创业学子们迎来了首届江汉大学创新创业文化节。当天的英才广场人潮涌动,培育出了林涛、邱航、张雨轩、姚世杰、胡磊等一大批创业英才、开创了学校创业教育一大品牌的“江汉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营”再次开营,吸引了众多学子的目光。
创业学院从筹建至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有了23家创业公司、40多支创业团队、30余万创业扶持资金等一系列成绩。数字的背后汇聚了2000多创业学子奋斗成长的青春故事,谱成江汉大学“双一流”建设征程中的亮丽篇章。
心系学子 扶持创业
学校以创业扶持为切入点,构建了一整套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希望帮助创业学子把“双创”实践变成撬起人生蓝图的支点。2017年10月,我校创业学院正式挂牌成立,也标志着江汉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初步建立。
学院组建伊始就开始大力扶持学生创业。音乐学院2013级学生林涛在学校推荐下,参与了2017年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得1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从湖北省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以来,像林涛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平均每年30余万的创业扶持金成为他们梦想启航的第一股春风。
2017年,武汉市又启动了“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开启了“三化”大武汉征程上一个全新的“大创业”时代。早在2015年,我校就以商学院的教学资源为依托,通过创业实训课程体系和创新创业训练营,普及推广在校生创业教育,惠及2000余名学子,从中孕育出了林涛、朱昱、张雨轩等一批创业青年。
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在创新创业的舞台上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越来越多的青年因江大而恋上武汉这片热土。
2017年6月,设计学院13级学生程远卓和王宏宇从江大毕业。大学四年的学习坚定了他们创业的信心。他们希望打造出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店,推广咖啡文化,让更多人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从中收获一份宁静和祥和。但对于两个外地学生而言,他们面临太多困难:场地、租金、客源……在得知他们的困难后,创业学院的陈军老师第一时间向他们伸出了援手,不仅为他们在校内争取场地,还考虑到两人异乡创业,经济负担大,更统筹学校本身创业咖啡工作需求,积极为他们创造“拎包入住”的条件。最终,帮他们在校内开设了“三一春分咖啡馆”,同时作为江汉大学创业咖啡,为全校创业学子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为了让他们解决创业的后顾之忧,学院更积极争取各种优惠政策,帮他们在武汉落户安家。程远卓和王宏宇说,学院对他们的帮助,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母校的深情厚意。
走进创业咖啡,不仅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战友”,还会在交流座谈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不仅能得到创业导师们的指导,还会得到实现梦想的启动资金。即便在追梦路上可能跌倒,也会有双手撑着你重新启航……
积步千里 奋斗业成
来自山西农村的白玉婷是商学院2011级的学生。2014年4月,已经大三的白玉婷和大二的学妹郭丽娅共同成立了微艾特科技有限公司,并参与了当年的湖北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得了移动互联专项赛的金奖。然而,赛场上的成功并没有换来白玉婷公司理想的业绩。2014年正是各类初创公司推出自己APP产品的“井喷期”,微艾特的公众号关注度始终涨不上去,APP上线后,也难以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白玉婷不断尝试各种方法试图挽救,但最终还是不得不忍痛终止了产品项目。遭遇“滑铁卢”后,白玉婷一度意志消沉。学校老师不断的鼓励,让她最终决定先就业,积累经验和资源,为今后做准备。
2015年,在学校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商学院拟成立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学院一方面聘请工商学院贾少华院长担任基地创业指导教师,一方面经过广泛调研,决定主打农村电商创业,启动了“巴小东”农村电商项目。已经入职京东的白玉婷感受到母校的创业热情,再度燃起激情。
2016年5月,经过慎重考虑,白玉婷决定放弃在京东15万的年薪,从“心”出发,再踏征程。2017年2月,经过努力,白玉婷拿到了Today连锁超市的红薯订单,真正打响了自己创业的“第一炮”,如今的白玉婷与大润发、7-11、家乐福等多家大型卖场都确立了合作关系,为他们提供最新鲜优质的农产品货源。创业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在江大,创业从来不是目标,而是实现梦想的途径之一。只要有梦,只要奋斗,学校就永远会是莘莘学子最坚实的后盾。
筑巢引凤 授之以渔
江汉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是要每个学生都去创业,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实践而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实现自我“增值”。在江大毕业生就业平均起薪只有2700元的时候,有创业经历的学生郭丽娅、王康、冯劲启等起薪已达年薪十万以上,甚至有公司老总在创业大赛当场高薪邀请王康到自己的公司上班。其中最传奇的当属设计学院冯劲启。
能够在强手如林的欧亚达空降部门主管,得益于他三年多的创业经历。谈起当初,冯劲启还有些不好意思:“一开始我不是个好学生。大一大二各种逃课。但后来创办了集维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发现很多东西弄不懂,于是自觉跑回教室去学习。”冯劲启说,创办公司后才发现,学习简直太重要了。很多公司运营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作为老板,全都得懂,甚至有的还要精通,否则就无法立足,随时可能被坑,甚至血本无归。“我是从办了公司后开始学习的,而且从没这么热爱学习,我曾经为了一张满意的宣传海报恶补了一个多月的专业课程,不那样,我赚不到钱,还得赔钱。”
对于创业青年来说,风投、创业扶持永远属于金字塔的顶端,只有少部分人能拿到。惠及大多数学生的创业教育才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在学校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学校目前开设创业类课程两项,编撰创业教程一部,每年组织各类创业实训教学500余人次,他们中或许不是所有人都会去创办公司,但创业教育带给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却可能成为他们求职应聘的“杀手锏”。
2015年,张晶晶进入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习。为进一步探索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商学院当年启动了“青苗计划”,旨在对接武汉市“青桐计划”,选拔培养优秀的创业青年。张晶晶的大学基本就在学院电商孵化器和学院实验室中度过。创业之余,她的专业成绩同样出众,以平均学分绩点3.53稳居专业第一。2017年6月,她代表学校前往广东东莞参加全国第2届大学生跨境电商创业大赛,获得全国三等奖,也吸引了腾讯等知名企业的目光。才大三的她就提前获得腾讯的offer。有着类似经历的还有15级物流管理专业的程康、15级酒店管理专业的李星燃等学生。在全国互联网创业大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的舞台上,他们不仅收获了荣誉,更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在同龄人还为前路迷茫的时候,他们的未来早已在自己手中。
邂逅“创业” 迈向“双一流”
当你来到创业学院,你能感受到这是怎样一场邂逅吗?是青春,是梦想,是人生。无论在实验室,在课堂,还是在社团,你会拥有属于你自己的天空,会得到你所需要的各种关心与帮扶。无论你是有志于创业还是仅仅想找份工作或者继续深造,你都会从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积累自己的专业知识,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
当你迈入2018,你又能感受到什么?江汉大学适逢“双一流”建设的战略机遇期,学校“十三五”规划的步伐正稳步迈进。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带动专业教学科研发展,培养“三性”人才是学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题中之义和根本途径,也是江汉大学支撑“三化”大武汉腾飞发展的“本钱”。如果说“双一流”是江汉大学的未来,那么梦想就是点亮这个未来的星火,这其中,有你,有我,有我们每一个江大人的青春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