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了,我们依旧不圆满?

发布者:校报发布时间:2018-06-24浏览次数:1300



  六月,三角湖畔的荷花含苞待放;六月,未名山上的绿树生机盎然;六月,有一群青年们即将乘帆起航、为梦出发……初夏的毕业季注定夹杂着伤感,我们在回忆曾经一起哭过、笑过、闹过的美好时光时,也不曾忘却那些年闯下的“祸事”、立下的“目标”、获得的“荣誉”。回首过往,我们感叹时光匆匆,还来不及回味、多看一眼,已是挥手告别之时。纵使四年的大学生活于我们来说,并不那么圆满,但是未来对于“真、善、美”的追寻,却是我们需要付诸一生去研习的课题。这既是教与学的本质,更是高校的育人初心。
  一、求真态度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生活中,唯真才善,唯真才美,唯真才坚,人的发展过程是追求“真”的过程。毕业了,走出“象牙塔”奔赴社会“大熔炉”,诱惑多了、人情谈了、压力大了,但是什么是真,我们必须去追寻。作为学生,要立志做“真学问”。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传统教学模式带来巨大冲击,不可否认,技术的革新丰富了教师“教”的方式,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成为时下“宠儿”,与学生的互动从“线下”逐渐转移“线上”,冲破区域的桎梏、提升交流的实效。而学生“学”的方式也是获得前所未有的解放,古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诚敬态度逐渐被“两手怀抱艾派得,埋头不停刷课件”的学习模式取代。快餐式、碎片化的知识学习导入,使得学生的学习心态愈发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很难能够耐得住寂寞专心搞学问。“板凳硬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曾经是一代又一代学人所追求的刻苦研读的一种境界,而今写文章习惯了“东拼西凑”“复制粘贴”“随大流”“蹭热点”,缺乏对知识的体验、真伪的辨别、思想的考究,何以能做出“真学问”。于人、于学问皆是如此,两者相得益彰。为人、做学问来不得半点“虚情假意”,不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本真,回归初心,脚踏实地治学和做人。
  二、向善之心大学乃传授高深知识的场所,更具有“立德树人”的重要职能。“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具体而言,向善之人往往心怀感恩,常用宽容态度对待身边的人与事,容易收获众人的肯定与赞誉。作为一名合格毕业生,学会友善、宽容是我们的必修课。大学期间,我们或许因为“鸡毛蒜皮”的事,与同学争闹过;也因舍友之间的“家常理短”闹过寝室矛盾,种种过往即将随着毕业脚步的临近而画上圆满的“句号”。然而,对于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我们依旧要打上“问号”,如何执守善良、心存感恩、怀有家国情怀,成为有责任与担当的社会人。“百善孝为先”,首先我们要学会孝顺父母,除了给予一定物质保障,也要付出陪伴时间,耐心倾听父母的“唠叨”、悉心照料父母的“起居”,这些生活中最为琐碎的事儿,往往需要投入极大的心思;学会感恩母校,走出校园,意味着你们将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拥有独立的思想、批判的精神。无论你们去到哪一个工作岗位,愿你们能够承载母校荣光,铭记校训,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成为对社会有益之人;学会善待身边的朋友,不管是好朋友还是同事,请你们都要不忘“初心”真诚以待,有矛盾或问题学会多包容、多沟通,用善意的举动感染他人,你们也将收获一份幸运。
  三、尚美格调谈“尚美”这一话题,我们首先要理清“什么是美”,美之于自然,是赏心悦目的自然事物;美之于社会,是成为对社会有益处的人;美之于艺术,是独特优质的艺术作品;美之于我们,不仅要有一张漂亮或帅气的面庞、健康的体魄、更在于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灵,豁达的胸襟。初涉“职场”,你们难免艰辛,在工作和生活方面都将面临巨大压力,但是我们依然要保持“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乐观、向上姿态,怀有尚美格调,不能丢失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权利。龙应台曾说“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玩,可以说是天地之间学问的根本。”诚然,我们在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也应有一颗“玩索”之心,用平和的心态感悟生活、用积极的态度处理工作、在工作与生活之间找到那个“黄金切割点”,学会保持两者和谐之态。
  毕业了,我们依然不圆满,但是什么是真,我们需要去追寻;毕业了,我们依然不圆满,但不能放弃对善良的执守;毕业了,我们依然不圆满,但不能放弃对美好事物的感受。
  愿你们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毕业了,我们依旧不圆满?(教育学院 郑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