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刚出地铁口,一阵幽幽清香扑鼻而来,我为之一震,这沁人心脾的清香,让我想起那年在樟花盛开的季节认识并影响我一生的一位尊敬的长者曹继安部长。
1977年的春3月,我奉命参加黄冈地委党校第二期干部培训班,带队的是县委组织部的曹继安副部长。
我们住在黄冈地委党校靠南边的平房,这是一处相对独立的四合院式的小院落,院子里有一排排浓郁青翠的樟香树。这天下午我被通知参加临时支部会做笔记,最后曹部长总结后要我为支部起草一个学习计划,我写稿至夜半完成,第二天早上交。下午3点以后支部会如期进行,依然通知我参加,这次是让我代表支部写一篇学习体会。大约在凌晨3点我写完了。
我没想到从此曹部长出题目我写文章每天一篇交给党校已成常态。多少个不眠之夜,外面蛙声此起彼伏,凌晨我推开房门,一阵清香扑鼻而来,沁人肺腑,樟香将我的疲劳一扫而空,我又投入到一天的学习中。党校50天学习,我有8个通宵未眠,写了几万字的学习体会,用草稿纸整整一纸箱。
1977年5月7日,从党校归来后参加一些会议总会听到一种声音:高双桂不错,爱学习肯动脑筋。后来得知曹部长在很多场合肯定我的学习和刻苦精神。而党校学习时他几乎没有当面表扬过我。记在了日记本上的是他对我的批评“一是读书,要克服一知半解;二是要虚心,克服骄傲自满情绪;三是要认真,克服那些不知其所以然的自由状态;四是写作,要克服凌乱不精练不严谨的状态;五是要严格要求自己,克服那种无高要求无奋斗目标的生活。”我写下了也写在心中。
我在公社分管的农业机械化工作,是全省水田机械化试点单位。湖北省农业机械办公室主任邓祥,王铁生和农机部项南、王馥等领导专家先后来到公社调查研究。但是到了1980年上半年,湖北日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先后发表关于农业机械化文章里,作者竟都将我们公社作为典型案例,他们用错误的数据、错误的典型、错误的结论引起当地干部群众一片哗然,1980年为更正错误,我给《人民日报》编辑部写了一封信并发文“引用典型应将情况弄清楚———与高尚全同志商榷”分别寄给人民日报,农机部和有关部门,我也抄了一份给曹部长。曹部长看到后给我来信:“调查的数据能说明问题,对情况用脑分析也很好,就要有股子实事求是的精神。人活着就应当为人民想问题、研究问题、办事情。除此,又活着有什么意义呢?宁可做个吃尽千般苦的光明磊落人,决不做享乐安闲的马大哈。管机械就要成为农业机械的内行,精通技术、管理,找出发展途径。相信你能学出成果来,创出成果来。”
1982年,经组织推荐审核批准我参加湖北省干部专修班考试。全省统考三比一录取。9月6日我到湖北财经学院开始了大学学习生活。在全班40名同学中,我是唯一一个文革中中学毕业的,当时的考取分数在全班排倒数第三。第一次上数学课摸底考试,有一位同学得了一百分,两位及格,其余全部不及格,我如实给曹部长汇报,曹部长给我来信:“双桂同志:来函收悉。祝贺你如愿地上大学深造。如饥似渴地盼望学习的人,能有充分的学习知识源泉,自然是幸福的。入学考得差一点有什么要紧,它可教人自知之明,基础贫乏就来个拼命进取,迎头赶上,力争上上游。有志者事竟成,志气加毅力。紧紧地把握住十分、百分、千分、万分宝贵的时间,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科学高峰。八万七千六百个小时,五十二万五千六百分钟,每分钟要有一点收获,日积月累定能成才。我主张笨办法———养成搜集资料,读书必做卡片;听课得深思,好问,打破沙锅问到底,不达目的誓不休;多做习题,不要好象懂了就懒做习题。业精于勤,勤能补拙,是有道理的。祝你成才!”
1986年元月,我背着生活学习的双重压力,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学业回到了新洲。几十年来我先后从事农业、工业、教育多个行业,从基层到高校,从党务工作者到科研工作者,大跨度迎接着工作生活的挑战,能够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要得益于在那个樟花盛开的时节打下的基础。
今年又见樟花开,我回家翻阅曹部长给我的42封书信,这些信件包含着一位老干部对年轻干部的希望,是对我学习、工作、做人、生活上的无私指导,读着它还是那么亲切,那么震撼,泪水模糊了双眼,让我忘不了那个时代组织部干部的高风亮节,关心年轻干部成长的公心,毫无私利,我想这是我们那一代人的福气,是我们享用终生的财富!
樟树四季常青,浓荫下撑一片清凉;樟花不显眼,不娇艳,不张扬,却浸透了一身正气沁人心脾!正如曹部长的那首写给我的寄语:“樟香不如桂远,不比兰芳,贵在入木,朽前永放微香!”这就是樟香的品格,里外枝叶一体清香,即使碎它万段,自有清香傲骨!
花到仲春芳菲尽,独有樟香心中留!(又闻樟花香 (作者 高双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