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洋雷锋”中国助困记

发布时间:2019-01-14

来源:江汉大学发布者:校报浏览次数:2788


本报记者 余岚
    张福悦,一个中国味儿十足的名字,这是江大人,尤其是法语系学生熟悉的名字。张福悦2012年来到江汉大学法语系任教,他是学生们口中的“张爷爷”,课堂上旁征博引,课堂下亲切和蔼,你有时会在教学楼的台阶上看见他坐在那里等学生,有时会在食堂里的餐桌旁看见他和老师们聊天,有的学生会恶作剧地从背后大叫一声“福悦!”而生活中,除去完成教学任务,他是一个几乎将所有业余时间用来参与“马大夫基金会”助孤助困项目的志愿者,“洋雷锋”。
  14年来,无论是在北京还是武汉,他每年都要数次去甘肃天水或武汉黄陂,考察受资助者的实际情况,给受助者送资助款和慰问品。除了自己捐款以外,他还四处联络愿意做善事的人为基金会捐款。2012年来到江汉大学时,他结束了甘肃天水项目的工作,专注于黄陂的受助对象,如今黄陂项目的20多个受助对象也已完成资助,基金会又在甘肃天水找到一批新的资助对象,最小的不过6、7岁,大的已经上大学了。今年春节前夕,时隔6年,张福悦又踏上了熟悉的甘肃天水的土地。

射进屋顶的阳光
黄晶晶出生的那一年,张福悦来到中国,这或许是冥冥中的一种巧合。那是1989年,张福悦从巴黎来到北京。15年后,他们的第一次相遇在甘肃省天水市清水镇。那时晶晶上高一,家中母亲去世多年,父亲3年前遭遇重大事故欠下巨债远走他乡,家中5个孩子,全靠年仅17岁的姐姐照顾。读高一的黄晶晶是家中的第二个孩子,学习成绩优异的她只有在埋头学习时,才不会去多想未来等待她的是什么命运。
  被选中成为基金会受助者的不仅是黄晶晶,她的一个妹妹两个弟弟同时也受到了资助,4个孩子的学费、生活费有了保障,仿佛一束阳光穿过乌云压顶的屋顶,照到了孩子们的脸上。孩子们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切实的温暖。张福悦几乎每年都会去她家看望几个受助的孩子,除了送去资助款,还为他们带去一些书本、文具之类的小礼物,问问她们的生活状况,聊聊他们的学习情况。
  黄晶晶在资助下考上天水师范大学,受助完成了大学学业后,她通过了事业单位招考,现在是清水镇博物馆的一名工作人员。妹妹读完初中后顺利地考上了一所中专,两个弟弟也在资助下完成了初中学业。最小的弟弟,在当地打了两年工后,想学一门手艺,张叔又联系基金会在上海的一个烘焙培训点,让小弟弟去上海学了一年的烘焙。小弟弟在上海做了两年面包师后,现在回到清水,做起了副食批发生意。
  黄晶晶现在已经是一名2岁可爱女孩的妈妈,自己还利用业余时间开了一家服装店。看她微信朋友圈里发出的自拍照上那自信阳光的笑容,你根本想象不到她成长的岁月里有过那样困苦的经历。她在给孩子录制的视频里配音:“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愿你天黑有灯,下雨有伞,愿你路上有良人相伴……”她说这是有感而发的肺腑之言

爱的陪伴
张福悦常常说,资助家庭困难的孩子,不是仅仅给他们钱就足够了,而是要真正关心他们的成长,让他们感受到爱和温暖,所以他总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去家中探望这些受助的孩子。今年除夕前的一个星期,张福悦和其他志愿者们来到被白雪覆盖的天水。这些志愿者们扛着大米,拎着食用油,还有给孩子们的各色新年礼物,送到每一位受助人的家里。孩子和家长们脸上盛放的笑容是张福悦这个新年收到的最好礼物。受助人盛情地邀请他们一行在家里吃中饭,志愿者们不好拒绝,“这些饭菜很好吃,食材很新鲜。”张福悦很满意受助人家里的伙食。
  采访中,黄晶晶一口一个张叔,叫得十分亲切自然。她清楚地记得,刚进大学,张叔就去学校看望过她,这让刚到一个陌生环境的她倍感温暖。利用今年除夕前去天水的机会,基金会邀请了已经完成资助的十多个孩子一起聚餐,黄晶晶和她最小的弟弟应邀前往。席间,黄晶晶谈到自己受助的经历时,忍不住哽咽了,“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资助,更是精神上的,它让我看到希望,内心有一种盼望,一想到这个世界上还有牵挂我的人,还有人会在特定的时间出现在你的面前,心里就非常激动。”
  离开甘肃天水还顾不上回家,张福悦又转道去了上海,看望刘晓东。刘晓东也是当年受助的孩子。资助完成后,他到北京打工。那时张福悦住在北京,他从其他志愿者那里听说了他的消息,听说他住的地方离自己不远,很想见见刘晓东,问问他近况的张福悦,就在自己住的那条街上挨栋房子找,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间地下室里,他找到迷惘的刘晓东。和他详谈后,张福悦劝他去上海学烘焙。目前的刘晓东已经在上海扎根,是上海一家高级面包店的经理,下辖70多人。
  “他们就像我自己的孩子,看着他们从11、12岁的年纪到长大成人,有的能够完成学业,找到心仪的工作,有年龄较大的孩子已经结婚生子,孩子管我叫爷爷,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很欣慰的事情。”

心灵的负重
王俊(化名)2005年被推荐为黄陂项目的受资助者时,已是一名高三的学生。第一次高考失利,她复读了一年高三,考上了大学。按照基金会的章程,受资助人年满18岁就不再受资助,但如果是考上大学了,基金会还是会另想办法负责到底,基金会特别希望孩子们有更多受教育的机会。王俊上大学按章程停止资助后,张福悦又为她奔走,联络到一个心地善良的法国人,进行一对一的资助,给王俊提供了一万元。王俊也十分努力,加上大学4年自己课余时间做家教挣的钱,顺利完成本科学业。
  2012年完成了本科学业后,王俊又考上了武汉大学环境科学方向的研究生。此时张福悦已经来到了武汉。为了解决王俊的后顾之忧,张福悦又找到4年前资助王俊上大学的捐助人,为王俊研究生阶段争取到了两万元的资助款。“如果没有遇到张伯,上大学、读研究生,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我很可能高中毕业后就不得不放弃学业去打工了。”
  张福悦在王俊读研期间经常去学校看她,还把她带到自己的法国朋友家里散心。如今王俊已经是武汉市某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了。工作的几年中,王俊还经常抽空到江汉大学来看张福悦。2015年结婚的时候,她请张伯来喝喜酒,张伯为她送上礼金。2017年,她的孩子出生,张福悦特意利用回法国的机会,给她带回来一个小鹿造型的宝宝磨牙用的牙胶。
  “我总觉得有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受到那么多资助,对我来说是个沉重的心理负担,总想着要好好工作,才能报答这些关心我、爱护我的人。”王俊在朋友圈里所发的内容能很好地印证这一点,她朋友圈里最常发的是与工作相关的内容,像什么扶贫啊,旅游局招商啊,很多与工作相关的图片资料。打开她的朋友圈,就能感受到那股扑面而来的工作热情。

平日里生活中的张福悦是个崇尚简单的人,一日三餐在食堂,宿舍里的书柜不够用了就自己找来木板钉在墙上当书柜。他去沌口的一家面包店看望同样在黄陂项目中受助的孤儿,现在在一家面包房当糕点师的余梅芳时,也总是买打折的面包。然而他又是一个精神世界十分丰富的人,他的爱心让一个又一个孩子走出困境,迎接美好的未来。

分享

单月单篇点击量排名

投稿量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