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千年醉兰亭

发布者:校报发布时间:2020-09-15浏览次数:1516

期次:第449期   作者:唐红生


作为书法爱好者,到了人文底蕴丰厚的绍兴,自然要去兰亭。

兰亭位于绍兴市西南不远处,相传,越王勾践种兰于此,汉代时在此设有驿亭,故名兰亭。乘车不久即到目的地,只见兰渚山蜿蜒环绕,青翠层叠。跨过用竹编织的门,修竹挺拔,一竿竿新竹初长成,一抹抹嫩绿生机勃发。漫步在鹅卵石铺就的小道上,幽静无比。虽是夏日,清风徐来,凉爽宜人。

不大的鹅池碧水荡漾,几只白鹅悠闲地漂浮在水面,红掌拨弄着清波,时而扑棱一下翅膀,时而呆呆地环顾,时而“曲项向天歌”。这引吭高歌仿佛是历史的回音,将目光一下子触及鹅池碑亭。古树浓荫蔽日,下有一小亭,三角形简洁明了,亭内的石碑黑底白字刻有“鹅池”二字成千古佳话。相传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合笔,一瘦一肥,瘦者刚劲流畅,肥者丰满妍美,可谓异曲同工,珠联璧合,1600多年的沧桑岁月,依旧飘逸晋人风韵。

不远处的兰亭碑亭明显高大,四方飞檐,古朴典雅。亭内立有康熙手迹“兰亭”二字石碑,遗憾的是,在特殊文化时期遭破坏。虽经修葺,但“兰”字缺尾,“亭”字缺头,遂成残字,仍不失气韵生动。

细长的曲水如“之”形,清澈见底,水在光影中蜿蜒而下,水畔竖立的石块上刻有“曲水流觞”。随意坐在水边的石上,看着流觞亭,吟诵着“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思绪越千年。公元353年三月三,上巳节。古人认为这天在水边洗濯污垢,祭祀祖先,能祛病除灾,故而是一重大日子。时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遍邀名流,42人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以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的雅致活动,用以修禊。他们分坐在曲水之滨,纵情山水,以觞盛酒放置上游,任其随弯漂流。觞停在谁处,谁即赋诗一首;若诗不成,则罚酒。尔后将诗文汇编成集,便有了《兰亭集》,也就有了王羲之微醺之时,泼墨挥毫,一气呵成的 《兰亭集序》,惊世鸿文从此诞生。

荷叶田田,映衬着粉墙黛瓦的王右军祠,斑驳的墙壁如笔墨点点,仿佛记录着如烟往事。虔诚地进入祠内,一眼望去,尽头处大厅中的王羲之汉白玉像依稀可见。四面回廊相连,中间有一方池,名曰墨池,锦鲤游动。池中建有墨华亭,小桥相连。踱步廊道,欣赏着壁间镶嵌的各种版本《兰亭集序》石刻及题咏兰亭的手迹碑刻,无不星光闪烁。茶几、花架上摆放着一盆盆兰花,似有幽香盈鼻,不知是花香抑或墨香,更感高雅。

走进墙角处的店铺,各种毛笔、字帖、折扇琳琅满目。虽然早有《兰亭集序》字帖,但我还是精心挑选了一本,予以珍藏回味。

流觞亭后面的御碑亭,八角形亭基,周围石刻雕栏,重檐翘角,高大宏伟。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所临写的《兰亭集序》全文,书风雍容秀美。背面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游兰亭时,所作的一首七律《兰亭即事》,潇洒飘逸。祖孙二人同书一碑,故又称为祖孙碑。我站在碑下认真观摩,欣赏书法的魅力,体味文字的精湛。

行走在曲折的石板桥上,河水潺潺,朵朵白云飘浮在山巅。萦绕脑中王羲之的笔墨,如眼前的流水,顺畅婉转;又如天空的浮云,章法布白,舒展自如,真不愧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书法博物馆掩映在茂林修竹。徜徉其间,展板、实物、情景模拟,将兰亭的传奇故事娓娓道来,不仅给我艺术的享受,也洗礼了身心。令人惋惜的是真迹早已不在,即便摹本也令人叹为观止。我深感,兰亭不只是古人风雅之地,也是绵延不断的艺术气质与精神追求,更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而倍感自豪。

兰亭,一日千载,历久弥新。这里经常举办书坛盛事,吸引着海内外书法名家雅聚于此。博物馆底层正展出第六届书法兰亭奖中42位获奖者的作品。他们有古稀老人,也有90后青年,可谓薪火相传,继续攀登书法高峰。

走出博物馆,草木馨香,榴红吐艳。放眼四望,青山如黛,近水澄碧,阳光正好。暮春已过,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我怎能不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