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江日报》专版报道我校立足武汉发展,育国际化人才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9-12-03

来源:江汉大学发布者:吕洪雁浏览次数:1542

   11月22日,《长江日报》第13版专题专版报道我校立足武汉发展,育国际化人才,稳步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工作纪实。

  http://cjrb.cjn.cn/html/2019-11/22/content_156440.htm 

  近年来,武汉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三化”大武汉建设中,大力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推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江汉大学坚持对外开放,不断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结合重点(品牌)学科专业、学科发展和科研的实际情况,积极与国(境)外高校、政府进行接触,先后与21个国家和地区的53所高校和政府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教师出国(境)交流、外籍专家引进、主办国际学术会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校级交流办学项目、学生海外交流、国际联合实验室(科研平台)、境外办学、来华留学等国际化工作拓展海外合作渠道,建立国际交流平台。江汉大学在国际化办学中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以项目为抓手,稳步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服务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中澳百名法学专家来江大探讨培养国际化法律人才

    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各国法学教育和研究关注问题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未来该如何培养国际化法律人才?21日,由江汉大学联手长江日报社举办的中澳法学教育(湖北)高峰论坛在江汉大学举行,与会的百名中外法学专家学者就“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化法律人才培养展开研讨。

    “有很多人担忧,将来法律人才会被机器人代替,未来学法律的毕业生会找不到工作。这是真的吗?”与会的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法学院院长Lesley回应了不少学习法律的大学生的关切。她认为新技术对律师工作的挑战是客观存在的,但律师不是机器人,而是有道德责任,值得雇主信赖的顾问,有守护司法的责任。而科技只是扭曲了局部——只专注于交易的判断,法律的核心是建立和管理关系。

    Lesley院长介绍,在澳大利亚的悉尼有不少律师行在互联网上提供服务,甚至将自己定位为“法律科学家”,这说明科技也正在改变传统的律师业务,如在线上出售标准的法律文书,通过网络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法律服务的变化是由科技实现的,而不是由科技引领的。“律师是不会被技术所超越和取代的,但是律师可以利用技术改变工作方式,所以人们担心机器人将取代律师是没有的事。”

    Lesley院长坦言,不能否定技术给法律实践带了的变迁,为应对技术的变革,悉尼科技大学法学院开设了“未来法律科技专业”,来辅导学生了解新技术如何影响法律实践,如何用科技协助法律实践,让法律专业的学生具备征服未来而足够信心,尽快适应多变的生活环境。

    澳大利亚北岸律师行负责人黄坚龙希望与江汉大学法学院展开合作,让就业导向下的法律毕业生实现跨国实习。

    论坛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江河教授、江汉大学法学院赵立新院长分别就“一带一路”倡议与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和地方法学院法律人才国际化培养的探索进行交流研讨。他们认为,当前,涉外法律服务已经向纵深发展,涉外法律人才的能力构成、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必须适应时代需求,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和国家化办学思路,培养专业素质过硬、综合素质全面的国际化法律人才。

    江大涉外法律人才培养能力快速提升

    江汉大学法学院起始于1980年,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2年开始招收特色方向硕士生。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和中国逐步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新时代的到来,法学院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涉外法律人才已经成为应有的使命担当。

    江汉大学法学院院长赵立新表示,该院积极面对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法学教育发展机遇与挑战,以培养高素质应用性涉外法律人才为目标,不断完善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涉外法律人才培养能力快速提升。

    在人才培养理念上,立足现代化大武汉建设对涉外法律人才的需要和服务国际中心城市法治建设的办学定位。以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和“双一流”建设计划为契机,科学论证学科专业建设内涵,制定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不断创新法律人才培养思路和办学举措。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克服地方高校法学教育中重国内法、轻国际法的思维惯性,合理安排国际法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一是加强外语和法律专业外语建设,同时增加跨学院选修学分设置,增强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二是加强国际法方向课程建设,除应掌握国际法核心课程(包括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涉及的基础知识外,还开设国际环境法、西方法律思想史、外国刑事诉讼法、外国法制史、海商法、外国民商法、法学经典著作选读等特色课程。

    在教学模式上,改革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推进模式,构建开放性、立体化的复合教学模式。目前已聘请美国纽约州大学水牛城分校刑事司法系主任柯迈克等5位兼职教授与合作教师共同讲授《美国刑事司法》《律师学》《国际贸易法》等多门课程;同时邀请国际法律实务专家来学院开展知识讲座、学术报告、专题研讨等活动,帮助师生开拓涉外法律知识视野。

    目前,江汉大学法学院已经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和纽约州大学开展合作,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法学院的合作项目正在洽谈之中。此外,江汉大学法学院还充分挖掘位居法学教育大省的区位资源优势,积极谋划与兄弟高校和合作单位共享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办学资源,目前已经与武汉仲裁委员会、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大成律师事务所以及省内多家高校达成共享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合作意向,构建涉外法律人才协同培养机制。

    国际化办学已成江大常态

    法学院培养国际化人才是江汉大学国际化办学的一个缩影。

    2018年9月26日,江汉大学以武汉市国际友城为桥梁,与瑞典博伦厄市政府携手建成全球首个友好城市孔子学院——武汉-博伦厄友好城市孔子学院并正式揭牌。孔子学院不仅能够很好地服务博伦厄市民学习汉语、中医保健等需要,深化和拓展两个友好城市的经贸、人文交流与合作,也为博伦厄市打开通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城市风采和多彩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除了走出去,也有更多引进来。江汉大学通过引进优秀高层次海外人才、长期外籍教师和邀请短期海外专家来校交流授课,积极推动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

    据介绍,江汉大学高层次海外人才和长期外籍教师的聘请规模在省属高校中持续位居前列。目前,在聘高层次海外人才42人左右,年度聘请长期外籍教师规模保持在40人左右,主要承担英语、法语、日语等外语教学,以及学科专业类课程的教学工作。海外专家来校短期交流授课规模逐年增加,2018年达到83人次。

    江汉大学根据学科优势、科研基地、重点领域和创新项目,依托海外高层次人才,积极发展新的国际科研交流与合作模式,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为科研人员创造“走出去”的条件和环境,不断增强学校前沿技术研究的综合实力,学校已建成纳米生物医学工程中心、基因研究中心、多肽及蛋白质化学研究中心、自然能源研究中心、生物功能糖化学中心、图论和网络科学与应用中心、流体力学中心、感光聚合物材料研究中心、系统生物学研究院、环境健康研究院、武汉生物医学研究院、光电材料与可持续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国际联合实验室(科研平台)12个。2019年,江汉大学“柔性光电材料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已经武汉市科学技术局推荐,申报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近年来,江大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使全校师生迅速了解国际前沿学术信息和最新学术成果,促进了学科建设和发展,积极推进学术研究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仅2019年,江汉大学就先后举办“视觉艺术研究国际论坛”“2019年转化医学及医学教育国际论坛”“江汉·乐坛跨学科视域下的音乐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法律人才培养中澳法学教育(湖北)高峰论坛”四场国际学术会议。

    来江大留学与出国留学双翼齐飞

    “来到美国之后,突然有一种感恩,感恩自己是个中国人,感恩祖国的强大,感恩祖国带来的一切。”日前,江汉大学2017级人文学院周同学作为带薪实习生赴美,她说赴美带薪实习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交流,与不同国家的人交流,体验到与国内完全不同的生活。       近年来,江汉大学教师出国访学、讲学、学术交流和培训日趋频繁,今年人数已达110人,其中7位教师被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及访问学者(含博士后)项目录取,2位教师被国家公派留学地方合作项目录取。

    江汉大学学生借助学校平台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港台地区等境外世界名校和友好学校参加校际项目学习,中短期交流学习、社会实践和带薪实习的项目数和人数都逐年增加,2019年已达500人。同时,江汉大学现有来华留学生本科专业2个(临床医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招收来华留学生,在校学生类来华留学生347人,分别来自于韩国、荷兰、新西兰、巴基斯坦、加纳、津巴布韦、喀麦隆、南苏丹、坦桑尼亚、 乌干达、卢旺达、赞比亚、博茨瓦纳、孟加拉国、埃塞俄比亚和印度等国家。接收海外学生来校短期交流团组数近年也有大幅增加。来江大留学与出国留学双翼齐飞 ,人才培养国际化成绩斐然。同时,该校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越来越多的江汉大学学生通过合作方式在国外留学。如江汉大学与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合作举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项目自2015年项目建立招生以来,一直在考生及家长中反映热烈,报名踊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招生分数年年攀升,生源质量稳步提高。项目狠抓人才培养体系、课程、师资和教材等优质资源的引进和落地,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此外,江汉大学还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伯米吉州立大学、东北州立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法国波城大学、昂热大学,德国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新西兰国际高尔夫学院、日本大分大学、大分县立艺术文化短期大学,韩国大真大学等境外高校建立了十余个校际交流项目和交换生项目。

    2020年实现“八个一流”

    “人文学院曾丹获第二届本科教学校长奖,奖励金额10万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漆为民、音乐学院陈智勇两名教师获提名奖,奖励金额2万元。”  11月15日,江汉大学在学术交流中心召开2019年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校领导为获奖教师颁发重奖,鼓励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江汉大学校领导会上表示,全校要以本科教育为主,要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扎实推进本科教学工作;要做到“四个回归”即学校要回归梦想回归初心,教师回归本分和学生回归常识,让学校静下来,教师坐下来,学生学起来。他希望,学校能涌现出越来越多如张贞、曾丹、陈菲这样的好老师。只有众多好老师的努力和奉献,才能推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教育科研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的持续提高。

    目前,江汉大学省级一流专业点有18个通过评审。通过努力,江汉大学到2020年“四个回归”将得到全面落实,初步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力争在全国副省级城市综合性大学和省属高校中,突出显现“八个一流”,即一流专业水平、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基地、一流教学课程、一流课堂教学、一流教学管理、一流培养模式、一流培养质量。到2030年,18个左右专业进入国家、省级一流专业;到2050年,学校建成为国家立德树人标杆学校,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成效和教师育人能力显著增强,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健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学校质量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撰文:杨佳峰 江宣 )


分享

单月单篇点击量排名

投稿量排行